查看: 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双星陨落……袁隆平、吴孟超两位国士相继去世,市民悲痛送别

[复制链接]

369

主题

369

帖子

111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01:2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很多小伙伴反映收不到报姐的推送,为了让咱们不再错过,请大家看完文多多敲击【点赞、在看、转发】!
老规矩,每一天的某篇推送结尾处,藏有一个爱的福利 " 小彩蛋 ",快行动起来找找吧!
2021 年 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袁隆平逝世,享年 91 岁。


今天上午,关于袁老身体状况的不实消息一再传出,全国人民都紧紧为他捏了一把汗。
可不好的消息还是到来了,第二次辟谣没有出现。
他拯救完人间疾苦,带着种子去到了更远的地方。


湖南市民在雨中,夹道送别袁隆平院士的灵车,人们就跟着那辆车,喊着" 袁爷爷,一路走好 "
我们知道他听不见了,可我们还是再跟一会儿,再说一句,把我们的哀恸,传达出来。
西南大学的袁隆平雕像前,一束又一束白色的花,摆在了他的脚下。


送别袁隆平
在记者直播的画外音中,似乎每一个人都在哭泣。
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位伟大的学者真的离我们而去,即使无法去送行,无法去献花,也有无数人在用各种方式,表达哀思。




我们发誓以后绝不浪费粮食,要乖乖吃饭。


我们作为袁隆平爷爷的受惠者,将永远,铭记他的恩情。






"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1930 年 9 月 7 日,袁隆平诞生。
他出生在一个混乱的年代,小时候见过战争,随着父母颠沛流离;长大后经历过饥荒,看过太多饥饿和惨痛。
这些事深深刺激到了袁隆平,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从根源上解决人们饿肚子的问题。所以,他便把毕生的精力和热爱都投入到了水稻研究中。


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的袁隆平,放弃从军资格,来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成为一名教师。
7 年后,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饱满的特殊水稻,并推测其为天然杂交水稻。试种之后,这株水稻成了启发他的灵感:用人工培育杂交水稻,如果成功,就能使水稻产量翻倍。
从那天起,他的命运就与全人类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在当时,这个想法已经被西方权威盖棺定论:美国著名遗传学家和哈佛大学的教科书,都曾明确否定了水稻的杂交优势。
那时的袁隆平只是普通的乡村教师,提出这个理论后,也被不少学者质疑嘲笑。但他没有放弃,开启了漫长的研究之路。


可想而知,这条路并不好走。
头顶炎炎烈日,脚踩湿热泥地,袁老每天都领着团队蹲到田地里观察,在 14000 多株水稻里翻来覆去地寻找,终于找出 6 株不育株,其中 4 株成功育出 1-2 代。他的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 " 无性杂交 " 学说。


质疑与嘲笑从未远离,辛苦多年的稻田曾被恶意破坏以至于不得不重来,可他从未退缩。
试验期间遇到云南大地震,他冒生命危险冲入摇摇欲坠的房子,救出种子,在余震的威胁之中继续工作。
每年冬天,他都会去三亚进行水稻育种,甚至会在路上把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


开始的六年,袁老和他的团队试验三千多次,都没有理想的结果。
艰苦赤裸裸地摆在眼前,袁老脚下早已踏着一丛又一丛荆棘,他不是没有回头路,只是他就想着让所有人都吃上一顿饱饭。
所以,他把所有珍贵的青春岁月都倾注于此。


在不断调整研究方案和试验后,袁老终于在 1974 年的秋天,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 2 号。
人类的希望就此诞生,袁老被人们誉为 " 杂交水稻之父 "。


目前,有多达 50%的中国稻田种植了袁老研究的杂交水稻,中国的大米总产量在过去的 20 年间,增加了约 3000 亿公斤的产量。
此后,他也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有消息称,正是袁老 3 月在基地摔了一跤,才导致这次身体不适住院。他的辛勤付出最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曾经荒芜一片的盐碱地变成了海水稻的试验田。
而盐碱地,是人们公认最难征服的一块土地,土壤盐分太高,很容易影响农作物的生产。但袁老做到了,这项壮举,能让这片地上产的粮食再多养活 8000 万人口。
亿亩荒野变良田,袁老让全中国人民都吃上了饱饭。


他是伟人,却从来没有什么架子,不打官腔。他说自己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哪怕天上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 袁隆平星 ",各大媒体经常报道他的事迹,他更像是一个纯真烂漫的普通人。
他曾经告诉记者:" 同学们给我总结了两条,爱好 : ‘自由’ ; 特长 : ‘散漫’,加起来就是‘自由散漫’。我还就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他一直觉得自己年轻时太多时间献给全人类,鲜少陪伴家人,上了年纪之后,就总是陪伴在爱人身边。
有一次,袁老一家人去香港,老爷子想给夫人换块手表,精挑细选后又觉得价格太贵,最后也没能达成一致。
为了弥补夫人,袁老便剥了一块山楂片,亲手给她吃。


也有一次,他因身体疲惫婉拒媒体采访。
但听到有学生想跟自己合影的时候就迅速起身,满脸慈爱。


袁老是个可爱老人,他喜欢小猫,喜欢陪在猫的身边,喜欢学猫叫逗她玩。


热衷于打麻将,


特别爱吃零食,嘴馋到停不下来,


还称自己为资深帅哥。


他是为全人类奋斗的研究者,是浪漫的爱人,是亲切的爷爷,也是爱做梦的普通人。
他曾经笑着告诉过记者:
"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
长久以来,我们听到的都是第一个梦。
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结的籽有花生那么大,在禾下乘凉,散漫而自由。
而袁老的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之梦。
心系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愿天下人,都能有饱饭吃。


家里长辈曾经感慨,从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开始,中国人就慢慢不再饿肚子,饥饿的回忆成为了历史。
其实只要中国人自己能够自给自足,就已经是对全世界的贡献。
上个世纪,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千百年来中国从未解决过吃饭问题,到 2030 年代,中国需要净进口粮食 2 亿吨,恰好是全球谷物贸易量。
他们提出: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但杂交水稻的出现,让我们中国,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2006 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停止对华粮食援助,中国成为重要粮食捐赠国。
——中国,以全世界不到 10% 的耕地,养活 20% 的人口。
农业经济学家唐 · 帕尔伯格赞叹道:" 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用农业科学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是美好的理想国,也是袁隆平院士用一辈子时间,带领他的团队,在全世界稳扎稳打一步步朝之迈步前进的切实目标。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我们从来不曾藏私,因为袁老说了:" 全世界如果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稻,每年就能多养活 5 亿人。我们要让最好的杂交水稻品种走出去。"


所以,袁老带着他的水稻,走到了最需要的角落。
最干旱的沙漠,昼夜温差极大,地表温度可能达到 54 摄氏度,地下只有咸水,有沙尘暴,又缺乏土壤团粒结构。
曾经有无数科学家,曾经尝试在迪拜沙漠之中种植水稻麦田,却都铩羽而归,而袁隆平也去了——也将来自中国的人造绿洲带去了。
2018 年 5 月,沙漠海水稻种植成功,80 多个水稻品种全部超出世界平均产量,最高亩产超五百公斤,将在中东以及北非推广。


在广袤的非洲大地,贫困与饥荒从未消逝,饥饿侵蚀着这片土地,10 秒就有一个人因为饥饿死去。
而袁老带着他的水稻,援非十五年。
2006 年,袁老的团队从马达加斯加开始,一步步克服困难,在田地与烈日下,晒得与当地非洲兄弟不分伯仲,最终将平均产量翻了三倍,大获成功。
马达加斯加的总统亲自道谢:受益的不仅仅是马达加斯加,而是整个非洲。
而渔业部长,在 2017 年 8 月,专门飞来长沙,为袁隆平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 一张面值 2 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上面印着杂交水稻。


从中国扎下根,然后一步步造福全世界的人。
袁老所做的事情,仅用伟大来形容,都觉得苍白无力。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曾说:
" 当我在世界各地访问时,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
我对此深信不疑,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对于我们这些,有幸与袁老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的人来说,他就像是一位可亲的长辈。
我们知道他是共和国的英雄,是教科书上出现的伟人,但说到他的时候,却又总觉得没有距离感,像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亲人一样。
就好像他是我们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笑眯眯地问我们 " 今天吃的好不好 " 的普通邻家爷爷。
有的时候,就觉得爷爷会一直长住此处,活成一个神仙,天天开着他的小车穿梭在田间,管他一百年还是两百年,带着他的小猫守着他的田。


13 点 07 分,袁爷爷等全国人民把午饭踏踏实实地吃完,安心地离开了我们。
原来……老神仙,也是会离开的啊。
在记者采访袁老的时候,他曾经说:
"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
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记者问他:" 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而袁隆平摇了摇头,连说了两句: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对于袁老来说,这盛世已经如他所愿:中国人,不会再饿肚子。
而我们,只能道一声感谢。
感谢您曾经来过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感谢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人间播种子,天上洒甘霖。
今天,神农归位,共和国痛失国之脊梁。
袁爷爷离开,而我们在华夏土地,就好好努力,好好吃饭。
吃得喷香美味,不浪费任何一粒米,便是他期望看到的。


袁老说:" 我还就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那么,愿您此去,从此真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当风吹过华夏田地,稻浪如涛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您。


昨夜山河齐恸震,今朝双星辞九州。
在报姐发文前,又看到了一个令人悲恸的消息。
13 时 02 分,中科院院士、"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 吴孟超 22 日去世,享年 99 岁。
"60 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一个写在医学生们外科学第一页第一行第一个的名字,也从此坠落,课本上属于他们的彩色头像终究还是变成了黑白。


这个时候,也会想到,网友 @谷鸟衔枝来的一段话: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人间熄灭两座灯塔,天上多了两颗星。
可只要还有人记得,就不算真正的死亡。星辰依然在散发着光芒,悬在高远的天际,静静俯视着人间,照耀我们继续前行的路。
感谢他们曾经来过,让世间医食无忧。
国士无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