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聆听新时代铁路人的最美心声

[复制链接]

393

主题

393

帖子

11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02:0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线讲述】
编者按
铁路运输,关系千家万户。2020 年,我们在通往抗疫战场、扶贫前线、雪域高原、冰封北国的列车上,在助力铁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科研一线、普通岗位上,看到了众多忙碌而快乐的身影。他们以敬业奉献、辛勤奋进的精神凝成最美底色,让大国交通畅流不息,护每位旅客一路周全。近日,2020 年度 " 最美铁路人 " 发布仪式在京举行。我们邀请其中 5 位代表,为您讲述新时代铁路人的故事与心声。
研发复兴号,擦亮 " 中国高铁 " 名片
讲述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复兴号总体技术及核心系统研发团队负责人 张波
2017 年 6 月 25 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铁科院总体技术及核心系统研发团队历时 5 年的研发成果,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复兴号。
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高铁,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最亮丽的一笔。2012 年,在国铁集团主导下,铁科院技术牵头,联合 30 多家单位,组成联合创新团队,全面启动了复兴号研发工作。
研发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总体技术条件,做好顶层设计。我带领团队深入站段一线调研,收集了多方面需求建议和数据信息,并进行了难以计数的研讨、分析、碰撞、融合、总结,终于完成了复兴号的设计蓝图。
复兴号样车研制成功后,必须在联调试验中经受住比正常运行更复杂、更严苛的考验。有一次做网络控制系统试验时,列车偶发 300 微秒通信中断故障。300 微秒,也就是万分之三秒,比闪电还快。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设计问题,还是电磁干扰?为了找出原因,我们每天早上五点上车,晚上十点结束,连续监视屏幕,生怕稍有疏忽错过故障。然而,故障却无影无踪。我们将所有图纸放在一起分析,梳理每一个细节,经过 7 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捕捉到这个故障,然后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在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中铁十一局的 " 昆仑号 " 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正在作业。新华社发
在两年 60 多万公里的反复试验中,复兴号的技术指标和优化方案得到全面验证,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实现时速 420 公里交会,试验研究水平世界领先。
如今,从时速 160 公里到 350 公里,全系列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树立起了世界高铁建设运营的新标杆。到 2020 年 12 月,复兴号已安全优质地运行了 8 亿多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 2 万多圈。
过去一年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客出行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是大家对美好出行的期望没有变,铁路科技创新的步伐更不能慢下来。我们按照国铁集团部署,借助信息化研发平台、互联网远程办公等科技手段,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在线协同工作,高效推进复兴号系列动车组核心系统研发。
2020 年二季度复工复产以来,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恢复,铁路交通大动脉开始加速运转。我们奋力追赶项目进度,如期完成时速 250 公里复兴号核心系统研制任务,为复兴号系列再添新成员贡献了力量。自主研发的京雄智能动车组部分核心系统顺利装车并稳定运行,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高质量服务。
今天,复兴号不仅成为国内高铁运营的主流车型,也开始走出国门,为共建 " 一带一路 " 当好开路先锋。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铁路科技研发中,我们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让 " 中国高铁 " 这张名片越发亮丽。
以 " 头雁 " 精神守护英雄的城市
讲述人: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站 " 头雁 " 党团员突击队队员 贾青青
又是一年春运时。一年前,2020 年 1 月 23 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站离汉离鄂通道关闭。车站客运业务少了,但有大量医护人员和抗疫物资通过铁路抵达武汉,需要部分人员继续坚守。我没有犹豫,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车站党委共收到了 100 多封请战书,最后综合考虑,组织 33 人成立 " 头雁 " 党团员突击队,投身铁路抗疫第一线,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形势越来越紧张,武汉确诊病例持续攀升。铁路成为疫情阻击战重要的生命通道。武汉站是客运站,不具备使用装卸设备的条件,到站的抗疫物资全靠肩扛手搬。我们从客运员、值班员变成了与病毒赛跑的搬运工。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于本蕃在检查路段。光明图片
2 月 1 日,我们接到通知,将有 500 多名部队医护人员携带 600 多箱医疗物资到达武汉站,奔赴即将投入使用的雷神山医院工作。我们心怀感佩,用比平时更快的速度手搬肩扛,搭建起高效运转的 " 人力传输带 "。仅用 23 分钟,6 辆装满物资的军车及 5 辆满载军医的大巴便驶往雷神山医院,奔向抢救生命的战场。
那些日子,我们偶尔也会消沉,但想到肩上的责任,就又坚强了起来。我们互相打气,商量着疫情过去后一起出去玩、吃美食,还开玩笑来减压。在封闭的车站里,我们度过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从雨雪纷飞到春暖花开,76 个日日夜夜里," 头雁 " 党团员突击队徒手抢运各类防疫救灾物资 3 万余箱,服务转运医护人员 1 万余名,做到了零损坏、零误差。
如今,武汉站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哗,但常态化疫情防控仍旧不松懈。比如,我们每天都对进站闸机、自动售取票机、候车室座机、电梯扶手、门把手、按钮等公共部位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全面消杀;值班员喇叭不离手,反复提醒旅客们佩戴好口罩、候车时尽量分开坐。今后,我们会继续发扬 " 头雁 " 精神,为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做好服务,守护好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慢火车,载满彝族乡亲致富梦
讲述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 5633/5634 次慢火车列车长 阿西阿呷
1996 年,我成为 5633/5634 次慢火车列车员,工作至今。这趟慢火车 1970 年就开始运营,行驶在被称为 " 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 " 之一的成昆铁路上,穿越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沿线山陡谷深、出行困难,慢火车成为彝族老百姓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沿途要停靠 27 个站,时速 40 公里,最低票价 2 元,已经 20 多年没变过。
刚工作那会儿,我觉得慢火车上条件艰苦,总想有机会去快车,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把想法告诉父亲,没想到他对我说:当年修建成昆铁路,有不少铁道兵牺牲在这里,现在又有很多人扎根大凉山帮咱们。你作为一个彝族人,都想当逃兵,那谁还愿意来建设我们的家乡?父亲的话深深打动了我,成了我坚守在慢火车上的一种信念。
我虽然是彝族人,但一开始听不太懂彝族方言,班组职工也没人会,跟乡亲们交流起来有障碍。于是,我就向乡亲们学习,一有时间就坐下来跟他们拉家常。看到我和乡亲们打成一片,班组同事都纷纷向我讨教,学习日常工作彝语。后来,彝语服务成为我们这趟车的特色,铁路人和彝族乡亲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乡亲们都很纯朴,你用真心服务,他们会回报更多的情谊。记得一年冬天,一位老阿嬷下车时,背篓里的土豆太重,蹲坐在车厢里半天没能起身。我远远看见,赶紧走上前扶了一把,送她下车。没想到我值乘下一趟车时,她早早赶到车站,专门给我送来两个鸡蛋。听说,她为此清晨五点就起床,走了两小时山路才到车站,一会儿还要原路走回去。我握着老阿嬷冰冷的手,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大凉山土地贫瘠,经济很不发达,乡亲们常得带着家养的牲畜出山去卖,或者采购生活用品进山。2017 年,集团对慢火车进行了改造,专门设置一节车厢装运家禽牲畜,还拆掉部分座椅用来堆放大件货物。我一有时间就给乡亲们讲扶贫政策,还在朋友圈帮他们推销货物。渐渐地,乡亲们增加了收入,家家都富裕起来了。孩子们乘车上学、继续深造,学成后有的还走上铁路系统工作岗位,并回来建设家乡。
2021 年春运即将拉开序幕,但新冠肺炎疫情又在局部有所反弹。现在,我们每天都会对列车进行消杀,经常一个车厢接一个车厢给乡亲们讲防疫知识,提醒他们注意防护。我还会随身多带几个口罩,给有需要的旅客用。在这个特殊的春运中,我将一如往常站好每一班岗,让乡亲们的出行路更加平安温馨。
做一枚 " 天路 " 上的铺路石
讲述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 于本蕃
2006 年,25 岁的我来到青藏铁路唐古拉线路车间,成为 " 天路 " 上自然条件最恶劣、养护难度最大区段的一名养路工。组织上多次要我 " 下山 ",我不肯,直到 2018 年,才调到了海拔稍低的望昆线路车间。离开唐古拉,我真心舍不得,这里有我的青春,我的梦想。
唐古拉区段海拔最高达 5072 米,是世界铁路最高点,含氧量仅为平原的 45%,一次感冒或超负荷劳动都有可能诱发脑水肿、肺水肿,所以被称为 " 生命禁区 "。
为检查线路,我每天至少要走 10 公里,弯腰、起身数百次。2014 年的一个冬夜,突降暴雪,调度通知唐古拉车站道岔因为夹雪发生故障,必须马上处理。唐古拉站半夜有 5 趟客车交会,一旦道岔不能转换,数千名旅客就会被困在这高寒缺氧的地方。我立即组织清雪。那天风雪越来越大,清理完的道岔没多久又被掩埋,我们便反复清扫。零下 30 摄氏度的低温透过衣服使劲往骨头里钻,双脚被冻得没了知觉。经过一夜奋战,列车先后正点通过。我们站在线路旁,看着旅客在温暖的车厢里向我们挥手,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也让人防不胜防。一次配合大型机械养护施工,7 个多小时的作业结束后,我觉得脸上如针扎一样疼,照镜子才发现脸被紫外线烤得通红。
有人问,在这么艰苦的地方工作,图什么?答案很简单:青藏铁路是世界高原铁路的标杆,在这里干,有意义!我愿像铺路石一样,把最好的青春留在这里。
在唐古拉区段工作 12 年,我和工友在 " 生命禁区 " 建起了温馨的家园。刚来时,我们住的是临时板房,没有电和暖气,棕熊、狼等野生动物常不请自来。如今,工区宿舍明亮整洁,供氧、洗浴等一应俱全。
每年春运都是我最忙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我现在所在的望昆线路车间,海拔比唐古拉区段低一些,但也有 4500 米左右。越是年节,越要绷紧弦。今年春节又不能回家了,但我会全心做好服务,让能回家的人都过个好年。
冰天雪地中,中国高铁在飞驰
讲述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 邢云堂
我是一名 70 后,开火车 26 年了,先后开过十余种型号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组。2012 年 12 月 1 日,穿越东北三省风雪线的哈大高铁开通运营,我有幸成了世界首条高寒高铁首批动车组司机。
高寒地区开行时速 300 公里的高铁列车,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次。我和同事们遇事多动脑、勤摸索,先后解决了冬季动车组出库制动力弱、风雪天会车动车组牵引力丢失、冬季动车组过声屏障空转故障等难题。
冰雪上开高铁,对司机平稳操作的要求非常高。为减轻列车启动时的推背感,让旅客体验更舒适,我一闸一闸试,一趟一趟练,把各种车型都摸透了;停车也越来越准,实现了 " 一把闸 " 零对标。
开好高铁是我的本分,让更多司机开好高铁是我的心愿。这些年,我义务授课 1000 多课时,哈尔滨局 500 多名高铁司机都跟着我学习过。我的徒弟中有 9 名获得了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作为首批高寒高铁司机,我深知每一次试验、每一个操作都在为高寒高铁运营提供数据、积累经验。近年来,我制定了极寒天气下风险提示、应急处置等十余项制度办法,形成近 4 万字《哈大高铁风雪天气作业标准》,成为动车组司机的必备工具书。
驾驶动车组 14 年来,我参与了哈尔滨局所有高铁新线的联调联试,安全行驶 1700 多趟、320 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80 圈,安全运送旅客百万人次。
今年春运前,京哈高铁开通,复兴号新型高寒动车组上线运行。但春运期间黑龙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这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我们会更加严谨、细心,保障乘客平安出行。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都能坐着复兴号来东北体验黑土地的风情。
# 光明智库你来问 #【# 中国铁路知识知多少?#】中国铁路,驰骋沃野、跨越江河,成为祖国辽阔土地上最为壮阔的景观之一。每逢春运大潮,铁路交通都会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那么,关于铁路知识你了解多少?赶紧扫码,看看里面的问题你知多少。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訾谦、王斯敏、蒋新军、周梦爽)
《光明日报》( 2021 年 01 月 28 日 13 版)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光明日报 文字编辑:李林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