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想加把“椅子”,咋就那么难?

[复制链接]

351

主题

351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05:0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瞭望智库(zhczyj),作者:丁贵梓
据《印度时报》网站 12 月 22 日报道,印度 - 越南视频峰会于当地时间周一举行。会上,越南重申," 坚决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早在今年 6 月,印度第 8 次成功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但其目标远不止于此。9 月,莫迪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再提 " 入常 " 要求,极力向联合国自荐,可依旧没有结果。


自 1990 年代以来,印度屡次向联大提出 " 入常 " 要求," 争常 " 的脚步从未停歇。
印度的 " 入常 " 之路为何如此坎坷?
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印度还要再等多久?
一直想当 " 老大 "
二战结束之际,反法西斯国家开始商讨战后保障国际社会安全的新方案。在 1945 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正式成立。


位于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的雕塑 " 打结的手枪 "。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 " 安理会 ")有权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强制措施,并赋予常任理事国否决权,安理会决议采取 " 大国一致原则 " 且具有强制性。
按理说,当时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并不能作为独立国家签字入联。可苏联为了争取更多席位,要求自己的每个加盟共和国都应获得创始国身份。英美借机讨价还价,最终允许部分非独立国家加入创始国队列。于是,印度也被拉来 " 充数 ",成为联合国 51 个创始国之一。
1947 年,印度独立后,美苏两国剑拔弩张,联合国和安理会沦为双方博弈的竞技场。印度趁机高举 " 反对强权政治 " 的旗帜,发起 " 不结盟 " 运动,在美、苏之间扮演平衡力量。20 世纪 50 年代,印度借此提高了自己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地位。
然而,为了充当地区霸主,60 年代以后,印度逐渐抛弃了 " 不结盟 " 的初衷,不仅介入美苏争霸、借苏联之手扩充军备,还与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冲突不断,因此逐渐失去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拥护。
1991 年,苏联解体,印度失去了一个强力的安全保障,在联合国中也没了靠山,陷入严重外交困境。不过,印度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 " 大国梦 "。同年,印度全面开展市场化改革,以软件制造和服务业为先导,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经济活力倍增。
为了摆脱尴尬的外交处境,印度转而采取务实的全方位外交策略:包括改善与南亚各国及东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同时注重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关系的改善。
冷战后,政治多极化程度不断加深,联合国和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如果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不仅可以利用否决权挫败印巴争端中于己不利的提案、维护国家利益,还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印度下定决心要为自己谋一个固定座位。
机会来了?
联合国成立时,《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这 5 个在二战后的国际权力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反映的是二战后的国际力量对比。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这 5 个在二战后的国际权力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
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安理会自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联合国中的代表性逐渐下降。
一方面,联合国成员国总数增加,但安理会成员国占全体成员国的比例却不断下降。
成立之初,联合国 51 个成员国中共有 11 个安理会成员国,占比为 21.6%。60 年代,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后加入联合国,并提出扩大安理会的要求。1963 年 12 月,联合国决定增加 4 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安理会成员国由此增加到 15 个。
此后,联合国成员国继续增加,但安理会规模却不再扩大。到 2002 年,随着东帝汶的加入,联合国成员国已达 191 个,安理会成员国仍是 15 个,仅占全体成员国的 7.9%。
另一方面,安理会内部权力分布严重失衡。
在 5 个常任理事国中,4 个在欧美,中国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唯一的亚洲国家。10 个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为 2 年,经选举每年更换 5 个,不能连选连任。而且,非常任理事国不享有否决权,与常任理事国相比,它们对安理会决议的影响十分有限。
这意味着,安理会已经不能代表大多数成员国的利益。
于是,印度制定了自己的 " 争常 " 策略,即推动联合国改革,并借机 " 入常 "。
实际上,早在 1970 年代末,印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就曾提议联合国将 " 安理会席位公平分配和增加成员国数目 " 的问题列入议程。囿于冷战形势和东西方阵营的联合抵制,大会审议一推再推,改革未取得实质进展。
直到 1992 年,在印度的极力推动下,联合国才通过决议,并要求各国就安理会组成问题提出书面意见、提交下届联大讨论。至此,联合国正式开始审议安理会改革问题。然而,因安理会改革涉及修改《联合国宪章》,牵涉多方利益,联合国始终没能给出为安理会和多数成员国接受的具体改革方案。
90 年代,印度虽多次提出 " 入常 ",但始终未得进展。
进入 21 世纪,联合国因机构臃肿预算急剧增加,亟待精简。加之美国高举单边主义旗帜,甚至绕过安理会、出兵伊拉克,联合国多边安全机制受到挑战,改革呼声日益高涨。
在 2004 年第 59 届联大上,安理会改革被再次提上日程。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高级别名人改革小组,就安理会改革提出建议,并提交 2005 年第 60 届联大讨论。
此时,印度认为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它拉上同样计划借改革 " 入常 " 的日本、德国和巴西,组成 " 四国联盟 ",采取捆绑策略共同出击安理会改革,极力拉票,目标直指常任理事国席位和否决权。
抱团失败,反被 " 捆起来打 "
一开始," 四国联盟 " 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合力出击,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框架性决议草案,并四处兜售这项改革计划,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
草案要求,安理会成员国数量由现有的 15 个增加至 25 个,其中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增加 6 个席位,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增加 4 个。为了保证拿到 " 入常 " 门票," 四国联盟 " 甚至在否决权问题上做出让步,暂时放弃否决权。
但很快,印度就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其一,大国限制 " 入常 " 名额," 四国联盟 " 自动转为竞争关系。
" 四国联盟 " 草案出台仅一周后,美国就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只增加 2 个左右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
美国的方案打乱了 " 四国联盟 " 原本的 " 争常 " 计划,表面上印度与其他 3 国友好合作,实则暗地竞争。
日本和德国依赖自身经济实力,以给联合国缴纳的巨额会费为 " 入常 " 的资本;对此,印度大打 " 人口牌 " 和 " 民主牌 ",强调自身人口优势、经济潜力和广泛代表性,排斥德日的 " 出资决定 " 论;而印度的人口优势又招致巴西这个南美人口大国的质疑。
【注:以 2004 年为例,日本和德国分别是联合国会费的第二大、第三大贡献国,它们缴纳的会费分别占联合国预算的 19.4% 和 8.6%。】
其二,印度本想以捆绑式战术 " 入常 ",却反被 " 四国联盟 " 牵住手脚。
对于安理会而言," 四国联盟 " 属于同一战线,只要反对其中某一国 " 入常 ",就会给整个 " 四国联盟 " 投反对票。在与印度一同 " 争常 " 的 " 伙伴 " 中,日本和德国同为二战策源地,受到联合国中不少成员国的抵制,这为印度招来了许多本不存在的反对力量。
其三,联手 " 争常 " 促成联合国中反对力量的集结,不同利益集团相互攻讦,阻碍联合国改革进程。
在联合国中,始终存在抵制印度等国 " 入常 " 的力量。1990 年代,日本与德国计划联手 " 入常 ",以意大利为首的反对力量组成 " 咖啡俱乐部 " 并予以抵制。
" 四国联盟 " 成立后," 咖啡俱乐部 " 主要成员随即发动 " 团结谋共识 " 运动,联手牵制 " 四国联盟 "。其中,韩国针对日本,意大利针对德国,阿根廷和墨西哥针对巴西,巴基斯坦主要针对印度……以自己的地缘政治对手为反对对象," 团结谋共识 " 运动力争 1/3(64 个)以上联合国成员国的反对或弃权票。
同时,联合国内最大的地区集团非洲联盟也形成统一立场,向联大提交非盟提案,为非洲争取理事国席位和否决权。
结果,联合国在改革问题上陷入分裂、各自为政," 四国联盟 " 票仓大量流失,仅获 90 多个成员国支持,与 2/3(128 票)多数通过的基准线还有一段距离," 框架决议案 " 成为废案。
实际上," 四国联盟 " 只是各国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聚集而成的 " 临时组合 ",一旦四国内部利益相左或者无利可图,便会一哄而散。
2005 年 8 月,随着日本 " 放弃表决‘框架决议案’ " 的消息传出," 四国联盟 " 名存实亡。此后,印度也不再一味追求 " 捆绑 ",时而单打独斗,时而联动巴西和南非,继续 " 争常 "。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丢开了 " 包袱 ",印度真的就能一身轻松地踏进安理会的大门吗?
本世纪初,印度 " 争常 " 势头正猛。在印度看来,自己手握几张 " 王牌 ":
作为拥有 10 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 " 入常 " 诉求反映了众多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地位、改善名额地域分配不平衡的愿望。
90 年代改革后,印度进入经济繁荣期,成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新兴经济大国之一。特别是 2003 年以后,印度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 8% 左右,增速仅次于中国。2002-2008 年,服务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就达 60% 以上,成为推动印度经济腾飞的关键性部门。
印度向来不吝啬军费开支,是 " 二战 " 后第一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至 2000 年,总兵力已达 120 万,是南亚地区各国兵力总和的 2 倍。
此外,为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印度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重要兵源国。
实际上,印度在向联合国推销自己时,一味放大优势,忽视了诸多问题,比如: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GDP" 注水 " 备受争议。
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的。这种发展方式不仅受制于波动不定的国际市场,还导致印度在能源、交通、电讯等基础设施方面留有诸多短板,严重影响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动力。
2011 年以来,印度卢比持续走弱,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财政赤字持续增加,经济增长势头随之放缓。畸形的经济构成阻塞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印度神话 " 逐渐幻灭。
2015 年初,印度又玩起算法游戏,借调整算法给 GDP" 注水 ",重回 8% 的经济增速。结果,体面却失真的经济数据招致众多跨国公司的质疑与批评,印度统计局甚至沦为全球金融圈的笑柄。
违背联合国决议坚持进行核试验,落人话柄。
早在 1998 年,印度人民党政府便极力推进印度军事力量特别是核力量建设,无视联合国决议在 5 月执意进行 5 次核试验,并拒签《核不扩散条约》。2003 年 1 月,印度出台核政策框架,并成立核指挥机构,及其直属战略部队司令部,由总理、国防部长组成的政治委员会控制。
印度以拥有核武器作为其大国外交的强力支撑,对地区和平与发展构成极大威胁,违背了大多数国家防止核扩散的愿望,其核武器的合法性亦未能取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反而成为印度 " 入常 " 的软肋。
不成熟的民主政治影响社会稳定,治理能力存疑。
印度独立后,国大党长期把持政坛,家族式统治、选举贿赂、政治腐败深入印度民主政治。
21 世纪以来,印度地方性政党势力崛起,中央政府与内阁频繁更迭。印度固有的种姓制度、民族矛盾、教派冲突等社会问题也沦为国内党争的工具,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演变为恐怖活动,严重影响印度社会经济发展。
以上,自身能力尚有待提升,印度近些年的 " 入常 " 之路自然不会轻松。
2009 年,印度再度发力,极力拉拢发展中国家,推动安理会改革进入政府间谈判阶段。然而,到 2014 年,谈判举行了十轮,印度的 " 入常 " 设想仍未有突破。
游戏规则,没那么好改
根据《联合国宪章》,要想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要得到全体联合国成员国中 2/3 的多数通过,还得争取常任理事国的全票赞成。
对现有安理会权力结构下的既得利益者而言,安理会改革的实质是国际政治权力的重新洗牌,意味着自身否决权的扩散和稀释。
因此,印度 " 入常 " 还免不了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的博弈。
美国:口惠而实不至
美国时常对印度 " 入常 " 的要求予以口头支持,但出于战略上的考虑,美国并非真正愿意扩大安理会。
对美国而言,欢迎联合国 " 新生力量 " 的前提必然是有利于其控制联合国、追求世界霸权。如果 " 增常 " 的预期结果是强化联合国的作用,甚至牵制美国的单边行动,美国必然会予以抵制。
2005 年,小布什政府提出限制 " 入常 " 名额的提案,甚至明确拒绝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实质是分散 " 四国联盟 ",既能控制安理会规模,又能抵制不利于维护自身霸权的国家 " 入常 "。
此外,印度惯有的游走于大国之间的外交政策也让美国心存芥蒂。印度坚信 " 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政策不是聪明的政策 ",比起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印度更为注重自身国家利益的得失。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对美国来说,比起摇摆不定的印度,日本才是美国在这场 " 争常 " 大战中所执的棋子。
英法:名义多于实质
相比美国的暧昧态度,英法则大力主张吸收新伙伴,并公开支持印度 " 入常 "。
在英法看来,安理会改革是保证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核心地位的关键,支持 " 入常 " 也有益于拉拢印度在联合国中为自己站队。
然而,面对安理会与其他 " 争常 " 力量的掣肘,英法对印度 " 入常 " 的高调支持仅停留在外交辞令的层面,实际上是为了拉拢印度而开出的 " 空头支票 "。
俄罗斯:相互借重却有所防备
与美英法不同,俄罗斯明确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并视俄印之间的共同利益是为双方相互借重的有力支撑。早在 2000 年,俄印签署《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时,俄罗斯便承诺支持印度 " 入常 "。此后,俄方又多次表态,视印度为第一号 " 入常 " 候选国。
俄罗斯对印度 " 入常 " 的支持同样是出于地缘战略考量。若印度能以俄罗斯盟友的身份 " 入常 ",一方面,有益于俄罗斯打乱美国在南亚的战略部署,在与美国的战略争夺中增加筹码;另一方面,能相对削弱安理会中的西方力量,扩大俄罗斯的投票阵营。同样,印度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也需要俄罗斯的支持,双方相互借重。
但同时,俄罗斯也对印度心怀疑虑。毕竟,当前的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已不具备冷战时期的军事联盟性质,而是建立在维护各自利益基础上的 " 脆弱 " 伙伴。俄罗斯同样担心印度 " 入常 " 后会威胁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为追求大国地位转而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综上可见,印度 " 入常 " 的诉求难以脱离当今世界大国博弈的棋盘。为了实现国家战略利益,谋求大国地位,印度穿梭于大国之间,玩弄战略平衡。但就本质而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维护自身既得利益与印度 " 入常 " 实现国家利益之间是存在矛盾的。
这是印度 " 入常 " 的又一大障碍。
买武器,能 " 买 " 来否决权吗?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地区,印度在美国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显著上升。为了拉拢印度,推卸改革受阻责任,并借助新增理事国来平衡竞争对手,美国对印度 " 入常 " 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
2015 年 1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新德里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强调美印两国要在世界范围内采取更多共同行动。继日本之后,印度正式成为美国应对联合国改革的又一枚棋子。
为了争取更多支持,近些年来,印度还签下了多笔军售大单:
2016 年 9 月,印度与法国签署军售合同,以 79 亿欧元 ( 约合 88 亿美元 ) 高价购买 36 架 " 阵风 " 战斗机;
今年 7 月,印度耗资 24.3 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了 21 架米格 29 战斗机和 12 架苏 -30MKI 战斗机;
截至 2020 年,美国已授权向印度出售逾 200 亿美元的国防产品……
大国加持下,印度 " 争常 " 的劲头猛进。
然而,买武器并不能为印度的 " 大国梦 " 保驾护航。
今年 6 月,印度以 184 票第 8 次成功获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但常任理事国即使支持扩大安理会,短期内也不同意开放否决权。也就是说,即使印度成功 " 入常 ",也只是个没有表决权的常任理事国,无法左右 " 五常 " 做出的任何决策。
2017 年,印度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扩编安理会的要求。对此,美国明确表示,对印度呼吁联合国进行改革、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持开放态度,但前提是不要触及否决权问题。
在今年联合国大会上,印度又提 " 入常 " 要求。10 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国防部长埃斯珀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国防部长拉辛格在新德里举行第三届 "2+2" 美印部长级对话。美国支持印度成为地区和全球的领先大国和主导力量,期待与印度密切合作,但仍未对否决权问题松口。
而且,疫情期间,因莫迪政府防疫不力,印度国家治理能力再受诟病。截至 11 月初,印度累计确诊病例数超 800 万,位居全球第二;第二季度经济收缩 23.9%,外债增至 5585 亿美元,土豆价格较上年暴涨 92%。印度能否真正担起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尚存疑问。
除了自身发展问题,印度的夙愿能否实现,关键还在于与其他 " 争常 " 国家的博弈以及与常任理事国的互动。
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印度 " 入常 " 就只能一路拖下去了。
参考资料:
1. 王丽华,《印度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大国关系》,南亚研究季刊 2004 年第 4 期;
2. 毛瑞鹏,《权力分享与美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政策选择》,美国研究 2016 年第 4 期;
3. 陈勇,《联合国 " 争常 " 双方严重对立》,当代世界 2005 年第 7 期;
4. 梁西,《国际困境 : 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问题——从日、德、印、巴争当常任理事国说起》,法学评论 2005 年第 1 期;
5. 成敏,《印度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探析》,暨南大学 2008 年硕士论文;
6. 赵华,《论印度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北京语言大学 2006 年硕士论文;
7. 毛瑞鹏,《争论焦点和集团重组——政府间谈判阶段的安理会改革》,国际展望 2017 年第 1 期;
8. 陈欣,《美国挺印度联合国 " 入常 ",但劝其别打否决权主意》,环球时报,2017 年 10 月 19 日;
9.《美国称欢迎印度崛起为全球大国,累计批准 200 多亿美元军售》,环球时报,2020 年 10 月 26 日;
10.《日本上演放弃争常风波打击四国联盟团结形象》,环球时报,2005 年 8 月 26 日。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瞭望智库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新华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