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金与金庸是同乡?

[复制链接]

397

主题

397

帖子

11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1 10:2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嘉兴有哪些文化名人?从茅盾、徐志摩、金庸、丰子恺、穆旦到当代的余华,人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名字。有一位或许没想到,那就是巴金。
说巴金是嘉兴人,并非牵强附会。巴金祖籍嘉兴,生前,若是遇到嘉兴来客,他总是说:我也是嘉兴人。1982 年写《随想录》中《西湖》一篇时,他特意附注 " 我们家原籍浙江嘉兴 "。2008 年,嘉兴市民选出 " 十大南湖名人 ",并不出生于嘉兴的巴金位列其中。
2005 年 10 月 17 日,巴老在上海病逝。10 月 24 日,巴金遗体告别仪式在龙华殡仪馆举行,天南地北的读者赶来见巴老最后一面。长长的队伍中,有不少人表明自己是来自嘉兴的 " 家乡人 "。次日,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开幕,嘉兴市图书馆同时展出 " 奔腾的激流——巴金生平大型图片展 "。
15 年后,10 月 17 日,同样在嘉兴市图书馆," 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 " 嘉兴站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揭幕。" 我们与巴老再一次回‘嘉’,重续前缘。"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感慨道。


" 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 " 嘉兴站现场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 棠哥 " 嘉兴寻根之行
1923 年,李尧棠 19 岁(1929 年第一次使用笔名 " 巴金 "),从成都到上海求学。这一年的 6 月 3 日,他和三哥李尧林第一次回到祖籍地嘉兴。
兄弟二人此行,是为了祭扫李家祠堂。在上海新申报社做事的堂叔李道澄指点下,他们找到了住在嘉兴城南门的四伯祖李熙平家。李熙平已经 80 岁高龄,祖居的房子位于嘉兴市区西米棚下 15 号(今梅湾街),房子是一楼一底加厢房。李尧棠和三哥被安排住在后楼的一间屋子里。
李尧棠到嘉兴拜谒的李家祠堂,位置在今天嘉兴市区塘汇的塘西街。祠堂是巴金二伯祖李忠清于清代同治年间所建。李尧棠第一次来时,祠堂已破颓不堪。兄弟俩草草祭奠后,写信向四川的二伯等人告知祠堂现状。不久,由二伯父李清城出资,委托嘉兴族人修缮了祠堂。


嘉兴塘汇李家祠堂旧址(现为社区运动场)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1924 年 1 月 13 日,李尧棠和三哥第二次来到塘汇。此时,祠堂已修复。然而,看守祠堂的族人因嗜好鸦片,把祠堂大门拿到塘汇的一家当铺典当了。兄弟二人不得不将祠堂的大门赎回来,并让隔壁棺材店的一个木匠用铁钉加固好。
这一次嘉兴之行,李尧棠在西米棚下 15 号住了 10 天。这期间,他时常带着堂妹李德娴去附近玩耍,还买了一只花皮球送给 9 岁的德娴。1 月 23 日,他辞别四伯祖、婶婶和堂弟端亮、堂妹德妤、德娴,返回上海。说起巴金,后来一直住在嘉兴的李德妤笑道:" 棠哥人真是和善,就是四川话有点难懂。"
巴金致沈从文信札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乡土观念如血缘割不断
巴金是李氏迁蜀后的第五代。据巴金曾祖父李璠所撰写的《先府君行略》记载,李氏祖籍嘉兴,世居甪里街。李璠之父李文熙,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游宦入蜀,历任青提渡盐场大使、崇庆州同知等职,遂定居四川。李文熙之兄李寅熙一直住在嘉兴,是一位风雅的诗人,著有《秋门草堂诗钞》4 卷;寅熙无后,以文熙次子李玑为嗣,这一支在嘉兴繁衍。
人们熟知的《家》,没落的高家大家族,一生经历宦海沉浮、专制顽固、临终时有所悔悟的高老太爷,或多或少有巴金家族曾祖父李璠、祖父李庸、父亲李道河的影子。跨出深宅的巴金,则是家中的反叛者。
晚年,巴金写过《怀念二叔》,称 " 二叔也是教我讲真话的一位老师 ";《随想录》中提到曾祖父李璠,认为他对岳飞、秦桧的认识是颇了不起的。
在周立民看来,相较青年时代的形象,晚年的巴金是一个回归者," 人是有底色的,乡土观念如同血缘一般割不断 "。
上世纪 90 年代初,巴金将 60 多年前在南京所写、但当时并未发表的《塘汇李家祠堂》修订个别字句后,连同李氏世系资料,提供给嘉兴市志编纂室,资料上还有 " 芾甘修改 " 字样。
《塘汇李家祠堂》中这样写道:" 我们由上海到了嘉兴——这是第一次住在四伯祖家里……后来,大叔自上海回嘉,四伯祖便约定与我们一路到祠堂去。我们四个人——四伯祖、大叔、三哥和我——坐了一只小船,船里面只好容两个人,现在坐了四个人,实在不舒服。大叔坐在里面,只能把头埋着,不敢伸直,便把两手放在膝上,我正坐在对面。船虽然小,然而湖面却宽,望着一碧无际的水波,令人眼界爽快。两岸有几处种有柳树及其他的树木,投影于波中,载沉载浮。最妙的是摇橹的声音,橹一摇,水便起了一种声音,这是很有节奏,不疾不徐,不高不低,并且很幽雅的。这种声音至今还留在我耳边。"
不止江南水乡的声音,饮食的味道也留在巴金的记忆中。巴金喜欢 " 南湖菜 "。巴老弟弟李济生 2002 年来嘉兴时说过,巴金每次回四川老家过年,年夜饭总有一道叫 " 烟雨楼 " 的菜。这 " 烟雨楼 " 就是这一带宴席上常见的红烧蹄髈。有人问巴老有何长寿养生秘诀,女儿李小林苦思不得,只想出巴老的一项饮食爱好:吃肥肉。" 一个人的口味是有文化记忆,有根的。" 周立民说。


鲁迅致巴金信札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家乡人民的深深眷念
15 年前,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很早就确定在嘉兴举办,并定下 " 巴金与当代 " 的主题。巴老去世后,巴金研究会曾打算改变研讨会主题,但李小林要求组委会什么都不要改变,按照之前准备的议题、议程进行下去。在巴老辞世的哀伤气氛下,工作人员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大家相信,办好这个研讨会和 " 奔腾的激流 " 生平图片展,就是向巴老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思念之情。
15 年后," 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 " 回到嘉兴,有意无意中,展出方向竟与 15 年前一致,而内容涵盖更为丰富。其中有巴金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叶圣陶、冰心、沈从文等 40 余位友人及其家属的往来手札,巴金收藏的名家书画作品,串联起巴金的生平创作及巴金与嘉兴、嘉兴人的渊源。
在嘉兴甪里街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的李氏祖居遗址附近,嘉兴人修建了一座八角亭,取名 " 仰甘亭 "。亭边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镌:" 文学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嘉兴市民敬仰巴金,故建‘仰甘亭’,以志永念。" 嘉兴的巴金印痕不止这一处。塘汇长纤塘边,还有一座巴金石雕像——巴老坐在藤椅上,手里捧着茶杯,石桌上放着一沓书本,旁边几张石凳是招呼乡亲的座位。不远处有一座六角亭,亭匾上书写 " 随想 " 二字。
两座形式相近的六角亭 " 仰甘 "" 随想 ",遥相呼应,留下嘉兴人对这位 " 讲真话 " 的世纪文豪的深深眷念。
" 随想亭 " 所在位置,正是长纤塘从东而来的入口。17 日下午,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开幕式后,一场巴金作品朗读会在长纤塘文化展馆开启。


紧邻李家祠堂旧址的长纤塘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 在我们的心目中,一直觉得嘉兴和上海是一体的。不是行政的原因,而是文化的、乡邻的,‘在一起’的感觉。或许和巴老也有关系。" 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说,巴金从来不是唱高调的人,他就像我们的家人、朋友,把自己放在平常人的位置,感受着这个时代;他对人民的关怀、对社会深切的同情和感动,是留给我们最重要的遗产。


嘉兴人茅盾致嘉兴人巴金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高莽画一个小老头(巴金藏)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施晨露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主办方供图
题图:" 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 " 嘉兴站现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