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访《觉醒年代》主创:“神剧”是怎么炼成的?

[复制链接]

348

主题

348

帖子

10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19:5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春天,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它的豆瓣评分不断攀升,目前已达到 9.3 分。五四青年节前夕,《面对面》专访《觉醒年代》主创,解读这部剧的出圈密码以及中国青年的无悔选择。
进组前心情忐忑 " 怕拍不好,怕演不好 "
《觉醒年代》以 1915 年《青年杂志》创刊,到 1921 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在思想启蒙、民众觉醒、道路选择的层面寻根溯源,正面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全过程,这在电视剧创作中,尚属首次。2017 年,电视剧《觉醒年代》进入筹备阶段。面对找上门来的《觉醒年代》总制片人,导演张永新的第一反应是忐忑。


张永新:我怕我做不好,这个题材太过重大了,虽然仅仅是讲 1915 年到 1921 年短短 6 年时间,但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这 6 年对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当时最大的担心就是怕拍不出味道。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张永新曾执导过《马向阳下乡记》《安居》《大军师司马懿》等影视剧作品,年近五十的他最终决定,接受这一职业挑战。
80 后演员张桐在剧中扮演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他曾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在接到剧组邀请时,他的第一反应和张永新有几分相似。


张桐:想拒绝,没底,怕自己的能力不够,怕演不好,担心观众觉得我在胡演,说你演的不是李大钊。
题材重大,且全剧中的多数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在以往党史题材的影视剧中这些人物多次出现,既符合人们对这些人物的认知,又不能落窠臼,这对演员来说是巨大挑战。
" 憨坨回来了!" 接地气的李大钊深入人心
1915 年,袁世凯复辟和《二十一条》的签订,让 " 中国该往何处去?" 成为知识分子和革命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李大钊是他们当中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介绍给中国的人。为了演好李大钊,张桐在深入了解李大钊个人资料的基础上,还去研读《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张永新不仅要求演员把人物演得像,还要演得活。李大钊刚回到家的那句 " 姐,憨坨回来了 ",看到妻儿在院中捉鸡时他的纵声大笑,生活窘迫时跟女儿撒的 " 吃羊肉塞牙 " 的善意谎言……在剧中仅有的四场李大钊家庭戏中,观众看到了革命者李大钊的另一面,他也是普通的丈夫、平常的父亲,活在课本、活在党史中的李大钊带着温暖质朴的人格底色,走入人心。
《觉醒年代》剧组有多 " 执拗 "?
在《觉醒年代》剧组,每个工种都有自己的功课和作业,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捕捉并再现百年前的中国。敬畏、紧张和认真是《觉醒年代》剧组的关键词,为了再现百年前的中国,剧组亲自设计和搭建上百个场景,而张永新导演更是认真到了执拗的地步。


张桐:为了展示当年北京黄沙漫天,从张家口拉来几十吨黄沙铺到地上。之前用过改良的水泥,但觉得吹出来太灰了不像黄沙,后来考究出从张家口拉来的土与北京那时候的黄沙类似,就从张家口运过来。
张桐:毛泽东离开北大一段时间后回来看大钊先生,他们见面时有个拥抱,永新导演说查,毛主席离开北大多久之后回来的?当时剧本上没写,查完之后说一年零三个月。他可能想通过这么一种方式,让我们在感受上有一些细微的体现,即使离开一年和离开一年零三个月在短短的拥抱上很难体现出来差别,但导演就是认真。


编剧写到泪流满面 女儿看剧后提交入党申请书
《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是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接受采访时他曾表示,自己是花了六年多,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运用新时代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几经易稿完成了《觉醒年代》的剧本创作。在写到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签条约之前的那一夜,他泪流满面。
张永新:这个戏做后期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两点钟,80 后的音乐编辑一个小伙子给我打电话,他跟我说做到这场戏了,受不了了,跑出来平复一下心情。他平时跟我在一起经常开玩笑,是嬉皮笑脸的一个小兄弟,我就问他,为什么觉得憋屈?他说中国人太屈辱了,这是一个现在的 80 后孩子说的话。


《觉醒年代》播出后,女儿告诉龙平平,自己看完剧后,马上写了入党申请书。
扛近百斤的麻袋 戴二十多斤的脚镣 90 后演员演绎革命先贤
1994 年出生的张晚意在《觉醒年代》中扮演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张晚意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在拍摄延年乔年在码头当搬运工的那场戏中,张晚意需要扛着六七十斤的麻袋上下台阶几十遭。之前,他扛过最重的东西,是健身房二三十斤的哑铃。


张晚意:将近百斤的东西真的扛在身上,如果腿和腰不用劲儿的话,真的就被压瘪了。当我体会了一天背这么重的麻袋无数趟,才能挣几块钱,换到现在可能只能买一块面包的时候,也就体会到了那个年代的 90 后有多苦。
1919 年 12 月,延年和乔年即将赴法留学,向来洒脱的父亲陈独秀来为他们送送行。两位阳光少年走得意气风发,人生的前路在他们面前铺展。但猝不及防的,时空跳到了少年生命的尽头。


拍摄这场戏的时候,正值横店的冬季,在湿冷的雨天穿着单薄的衣服,戴着二十多斤的脚镣,光着脚,踩在铺满小石子的地面上、冰冷的血水里,张晚意感受到的,只有刺骨的冷和疼。
张晚意:这场戏拍摄持续了五个多小时,最开始没有体会到他赴死的状态,就感觉地上小石子扎脚疼,踩在水里很冷,在我走了很多遍之后才把这个状态丢掉,进入到角色本身。
张永新:这场戏里有一个特写镜头,当挂着镣铐的一双脚踏进布满血污的水里,演员的脚是颤抖的,那是演员真实的反应。好多朋友说看到颤抖的那双脚时感觉心头一紧,那一刻能想象到烈士是受到了什么样的非人折磨。


谢幕词中唯一的修辞词 为他而留
在《觉醒年代》中,陈延年出场时只有 19 岁,他在 5 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笃信无政府主义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张永新:剧中主要角色谢幕的时候都会有一段谢幕词,讲角色的生卒年和成就,唯有一段,就是形容延年的时候有一个修饰词,"1927 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 29 岁。"" 宁死不跪 ",这是谢幕词里我们保留的唯一一个修饰词,谢幕词本应客观,但我们觉得这个 " 宁死不跪 " 特别有力量,就保留了。我第一次看剧本,看到 " 宁死不跪 " 的时候就哭了,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精神能够让他站立在那,被敌人乱刀砍死?
张晚意:这场戏最打动我的就是陈延年临死之前精气神还在,他是笑着的,我不在乎生命的终止,我在乎的是精神的延续。


烈士的精神同样也打动了屏幕前的观众,这个片段在播出当晚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一段网友的评论也随之刷屏:在合肥,有一条延乔路,一段的终点是繁华大道,旁边有一条集贤路,安庆有集贤关,陈独秀墓就在集贤关下,并且延乔路短,集贤路长,延乔路和集贤路没有交集,但是两条路通向繁华大道。历史和现实交汇于繁华大道,这段评论在无数次的转发中让无数人泪目。
网友为《觉醒年代》撰写温暖续集 中学生主动将微信名改成 " 新青年 "
人们用 " 出圈 " 这个词来形容《觉醒年代》的影响力,《觉醒年代》因此成为一部难得的党史教材。它带着今天的中国人穿越历史,从 1915 年出发,和先辈共同找寻中国的出路,并最终做出历史的必然选择。


张永新:我一个姐姐的儿子上中学,看完《觉醒年代》后把微信名改成了 " 新青年 ",而且他跟老师交流的时候还讲到了陈独秀先生在剧中讲的新青年的六条标准。我没有想到一部艺术作品能有这么大的辐射力度和社会反响。作为创作者,我听到这个事情特别开心。


张永新:我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当看到剧中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终点定格在了 20 多岁 30 多岁的时候,感受特别强烈。我问自己,也问身边人,如果乔年不死、延年不死,中国会是什么样?我知道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但我好像也找到了答案。我看到一位网友虚构了这样一段故事:他说龙华今天的烈士墓好多人去献花,李大钊先生也在,延年烈士也在。他们两位默默看着一束束花放在墓碑前,大钊先生走过去,拿起了一束花,闻了闻,花很香,递给了延年,延年闻了闻,花很香,说:" 先生,他们爱我。" 大钊先生说:" 延年,因为你爱他们 "。
记者丨王宁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央视新闻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