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费金融冰火两重天,马上消费金融触礁了?

[复制链接]

574

主题

575

帖子

172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12:3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2018-09-10/14:19 访问量:


近期,不少消费金融公司纷纷披露 2018 年上半年财报。从财报表现来看,比起 2017 年上半年,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增幅明显,多家公司盈利。其中二三四五净利润为 6.14 亿元、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 6.04 亿元、马上消费金融净利润为 3.66 亿元、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 6091 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35.5%、11.6%、173.13%、238%。
众所周知自去年底严监管介入之后,消费金融行业步入了裁员大潮,部分消金机构业务开始减量。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可见一些正规的消费金融机构业务没有受到多大波及,反而迎来了发展的曙光。
但消费金融冰火两重天的时代还未过去,部分玩家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像 2016 年从盈利转向亏损的北银消费金融,两年内累计亏损高达 14 亿元;同样在近期,美股上市的信而富发布的财报也显示,截至 2018 年第二季度其总计亏损达 1059.1 万美元。而这,已经是信而富连续亏损的第三年。
可见,消费金融行业的分化一直在持续。而造成部分企业亏损的原因,有因经营不善遭到巨额罚款的,有因投入成本增加营收却下降的……
另一边,当前正处于高歌猛进时期的消费金融玩家如马上消费金融等,探索之路也并不顺利。
日益上涨的研发成本
都说 2016 年和 2017 年,是消费金融发展的蓝海期。到了 2018 年,随着去年底监管的介入,消费金融行业经过一系列的洗牌阶段,行业蓝海期无疑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趋于负面的发展信息:消费金融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发展阶段、消费金融 " 躺着赚钱 " 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但像马上消费金融这类持牌企业,业绩还是取得了高速的增长。
数据显示早在 2016 年下半年,马上消费金融就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净盈利 652 万元。此后,其营收就一直在增长,取得了 2017 年交易额 701 亿元、贷款余额超 300 亿、盈利 5.78 亿元的成绩。到了 2018 年上半年收入更是全面提速,营收达 41.07 亿元,同比增长 229.38%,是 2017 年全年收入的 90%。
诱人的成绩似乎在透露着消费金融这个行业很吃香,实则不然,马上消费金融同样面临着居高不下的研发成本。
监管真是个 " 万能驱动器 "。自监管介入以来,许多互金平台开始进行 " 自我反省 ",下架各种不合规的产品,市场回归有序后,许多如多头借贷等不合理的产品,都被约束在了行业的大门外。并且纷纷从金融服务迈向科技型发展,连消费金融公司也都开始重视技术输出,增加科技研发投入。
的确,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正在一步步迈向成熟,不再像从前那般简单粗暴。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以技术为主场、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
趋势在鞭策着企业自我成长,增加研发成本也成了互金企业们心照不宣的共识。马上消费金融在技术研发上,也同样投注了大量心血。据了解其在 2018 年上半年,投入的研发成本就高达 2 亿元之多。要知道成立 3 年以来,马上消费金融在研发上的投入累计也才超过 4 亿元。
很显然,在增加科技投入的过程中,互金行业谁也不敢怠慢,一旦慢了一步,惨遭淘汰似乎是个必然。但转型技术输出平台日子就一定会好过么?现实情况是,一些互金行业的技术输出平台去年底还在张罗着扩充销售团队,现如今却纷纷减量以应对业务缩减的寒冬,行业变化之快令人措手不及。据了解过去两个月以来,主动向中小银行寻求合作的风控技术输出平台大量增加,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等因素,真正实现合作落地的却是屈指可数。
现实情况在告诫人们,留下来的从业机构唯有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才能维持发展的命脉。
逃离线下、投诉率居高不下
自 2017 年末以来,许多消费金融机构纷纷开启了增资行动。
如 2017 年 12 月,华融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 6 亿元增至 16 亿;2018 年 1 月份,招联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从 20 亿元增至 28.6 亿元;同样中邮消费金融也提出注册资本由 10 亿元提升至 30 亿;马上消费金融也不例外,其刚于 7 月份获得了新增战略融资 20 亿,注册资本也从 22.1 亿元提升到了 40 亿元人民币。
增资何以成了这些消费金融机构的必然动作?其中必然离不开以下几点因素:一是为满足监管要求,控制杠杆;二是为从业机构增加放贷规模做好充足的资金储备;三是为提升从业机构的行业竞争力。
除此之外,消费金融行业日益上涨的经营成本,或许也是企业增资的缘由。
" 人海战术 " 也不管用了,这句话适用于所有聚焦线下的互金从业机构,包括在线下 3C 分期、家电、家装等领域都有业务涉及的马上消费金融。原因何在?获客成本、人工成本日益高昂有目共睹,外加前期一些零息产品的价格战,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变得稀薄……线下领域正在用血淋淋的现实告诫人们:撤离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马上消费金融也没能摆脱这一魔咒,从去年就有了撤离线下业务的征兆,开始主推 " 马上贷 "、" 安逸花 " 等线上贷款产品,线下 3C 分期则不再是其业务重点。
显然,过重的线下模式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营成本,令许多企业吃不消,前端销售人员这个从前的业绩香饽饽,现在反而成了企业的负担,从业机构不得不选择断臂求生。不仅如此,就连催收的成本投入也同样居高不下。
毫无疑问,在实力更加强劲的抢食者面前,留给马上消费金融等互金平台的出路,就是跟随市场趋势,寻求更多的细分场景。毕竟当前的消费金融市场,客群细分化的趋势越发凸显,金融产品自然也开始变得多样化。为满足不同客群的金融需求,企业就得打通多种经营渠道,为更多用户群体服务。
这场资本的游戏,手上没点资金实力的企业着实难以奉陪。
谁能想到,业绩一路高歌猛进的马上消费金融,在投诉排行榜上的排名也不低。21CN 聚投诉发布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投诉排行显示,2018 上半年马上消费金融位列投诉量排行中的第二位,有效投诉 2855 件,仅次于 Wecash 闪银。这一 " 上榜 ",却成了马上消费金融目前最为受人诟病的点之一。可见要想取得 " 名利双收 " 的良好结果,马上消费金融还有许多地方亟待改进。
总而言之,面对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马上消费金融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但行业前方依旧有许多荆棘在阻碍着从业机构前行。
趋势:风控时代到来,线上线下联合驱动成为主流
整体而言,由马上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所折射出来的,不仅是消费金融行业资金成本的上涨,还有消费金融机构生存空间不多的预兆,这一切都源于行业竞争的加剧。自 2018 年以来,房贷收紧趋势越发凸显,银行为寻求更多发展空间,纷纷加码消费金融,也间接加深了这个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
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消费金融也正在面临两大发展趋势:
一是消费金融风控化时代正在一步步靠近。结合前面的分析,消费金融由金融主场转向技术主场,而金融机构提升技术能力的核心目的就在提升平台风控能力。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还没有达到预想中的高度,科技全面降低边际服务成本的愿望还没有真正达成。
具体表现为,目前许多消费金融企业的风控能力尚处探索阶段,基本上是 " 走一步看一步 ",真正适合企业的还没被开发出来。因此,消费金融机构的从业者,除了要做好长期的探索准备,还需要在精细化运营上下一番功夫,以适应服务群体越来越多样的消费金融趋势。
二是线上与线下联合发展成为主流。毫无疑问,为抢占更多的获客空间,挖掘优质场景日益成为消金企业的热门话题。针对线上线下不同的获客成本,以及用户不同的金融需求,许多消费金融机构都在打造线上线下联合驱动的发展模式,全方位为用户提供消金服务。
这方面,线上场景的流量优势基本掌握在几大互联网巨头手里,顺带也抬升了获客成本,这对缺乏先天线上优势的从业机构是一大考验;线下场景看,可落地的场景基本上被人占领,早已将这片领域染成了红海,此时入局也并非明智之举。虽说一些新的场景也逐渐被开发,如信用租赁、员工贷等,不过这些新场景或多或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落地难题,难以实现轻松入局。
但从用户需求来看,那些具有强体验的线下场景不容忽视,而线上服务的便捷性也同样是吸引用户驻足的一大优势。为整合优势,未来的消金企业布局重点,必将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综合来看,随着用户消费信贷需求的日益释放,以及金融科技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效率的大提升,消费金融行业在未来还会迎来持续的增长。而马上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所交出的这份满意答卷,后期还能否续写辉煌,得看自身能否突破这些行业瓶颈了。至于行业内期待的消费金融生态何时形成,这依旧是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文 / 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赞 ( 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