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浦完成万户旧改征收,居民说:“母亲睡在单人沙发上,到过世也没睡过床”

[复制链接]

407

主题

407

帖子

12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03:2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 月 14 日,杨浦区大桥街道 93 街坊传来捷报,旧改 " 二次征询 " 正式签约第一天,共有 448 产居民签约,签约率达到 99.33%。
这是杨浦今年以来第 6 个签约首日即高比例达到协议生效条件的基地。包括 93 街坊在内,杨浦今年启动 " 二次征询 " 签约的征收基地,签约率均达到 98% 以上,其中 159 街坊和 134 街坊 K2-1 地块公共绿地工程(一期)项目正式签约首日即达到了 100%。
此次,93 街坊征收基地签约生效意味着杨浦提前完成今年征收 1 万户的目标任务。


房屋类型大部分为旧里,居住环境较差。


生活在杨浦大桥边上的居民,看着不远处的高楼一幢幢起来,做梦就盼着旧改。


旧改梦终于成真。
大桥 93 街坊是市区联手储备项目,东至渭南路、西至眉州路、南至杭州路、北至沈阳路,基地涉及征收房屋 451 产,约 574 户。


徐余富的出客衣服就吊在墙边。


手工拼接的地砖,可以算得上文物了。


墙是木条子钉起来的,中间嵌着水泥,现在已经疏松。


屋里比门口高 10 厘米。
64 岁的徐余富住在眉州路 214 弄,这个门洞一共有 18 户人家,上了楼梯第二间就是他家,对外称 202 室,一共 13.7 平方。谈恋爱时,他告诉现在的老婆家里有房子," 六上六下 ",其实是下面 6 个平方,阁楼 6 个平方。老婆看重他人好,农场回来就嫁给了他。
玻璃橱、五斗橱的材质,老婆至今不清楚。1985 年筹备结婚,徐余富在许昌路路口请农民工兄弟打了一套柴爿家具,花了 100 多元钱请认识的油漆工 " 美化 " 一下,一直用到现在。老婆不在乎这些,日子也就这样过来了,老徐说:" 我们还算好,楼上楼下,当时大家都艰苦,有的邻居在房间里拉块帘子,这头小夫妻,那头老夫妻多的是 "。


老鼠洞越来越大,平时用板盖着。


阁楼上是一家三口的小天地。大橱就是徐余富说的柴爿家具。


老婆陪嫁的樟木箱也不打算要了。


粘鼠板放是放了,但不起作用。


觉得憋屈的时候,徐余富就拼命抽烟。
结婚后,徐余富夫妻俩带着小孩住阁楼,父母住楼下,以前门口还要放一个煤炉做饭,放上桌子、柜子和冰箱,父母睡的三人沙发只能折起来,母亲睡在很窄的单人沙发上,到过世也没睡过床,父亲在外借房子住,5.3 平方,1987 年时租金大约几十元,徐余富想想就伤心,对不起他们。
"202 室 " 虽小却还贴了地砖,屋里比进门的地方高出 10 厘米,徐余富说:" 这间原来是大户人家的汰浴间,地砖就是当时留下的,放沙发的地方以前是抽水马桶。
解放前,在纺织厂工作的母亲住到了这里,沙发临北窗,与对面的墙距离仅半米,冬天天气干燥,木头收缩就有缝,西北风直往里钻;黄梅天潮湿,木头又涨了回来,窗子关不上。母亲频繁感冒、咳嗽,甚至诱发气管炎。


后来搭建的公用灶陂间,通过 " 摸彩 " 选择各家烧饭的位置。没有排风设施,墙上粘满了油腻,几家一起做饭,什么味都有。


说到父母,徐余富眼眶红了。
徐余富经常自责,一个男人撑不起这个家。
老婆虽然没有怪过他,憋屈的时候徐余富就偷偷抽根烟算是一种解脱,老婆看到会说,保重身体,好日子在后头。
2019 年 3 月,传来动迁的消息,徐余富激动得一晚没睡," 苦了一世,这辈子要‘解放’了 "。


邻里关系相当好,真的要动迁了,心有不舍。
终于在今年,93 街坊吹响了旧改号角,全货币安置,他准备在杨浦中原地区买一套小点的电梯房,只带一些衣服走," 这辈子再不享受,就没有机会享受了,要‘活’的有质量些 "。
等搬了新房,他打算和老婆出去旅游,第一站就选首都北京,等空了学学怎么拍照,怎么摆 POSE。


叶照萍住楼下,闲暇时间玩玩电脑游戏。


签下协议,叶照萍说这房子好像不在是自己的了,开始整理打包。
动迁对于 66 岁的叶照萍而言," 真的无所谓 "。煤、卫都有,出门太方便;沿街的房子,可能也是母亲长寿的原因,邻居关系很融洽,平时晒晒太阳、聊聊天;还有一张比自己年龄还大的方桌,动迁了是留是扔反而成了一桩心事。
父母不再了,房子是共有产权、六个兄弟姐妹,同样的情况在别家可能已经吵得不可开交,而他们家,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动迁这件事上就听大哥、大姐的:由照顾父母的老四和老五叶照萍姐妹俩拿蛋糕的三分之二,其他四个兄弟姐妹平分三分之一的动迁款,大家没有争议。叶照萍说:" 大哥、大姐家里条件是比我们好,但没有人闲钱多的呀,我们很感恩 "。


楼梯旁边竖着镜子,因陋就简,房产中介的广告牌都寄放到了家里。


能挂则挂,少占地方。
家有家规,家里事情家里解决,在家母亲说一,六个小孩没人敢说 " 二 ",姊妹兄弟从不吵架。
" 无所谓 " 的叶照萍,动迁的事还是听大哥、大姐的。她说:" 动迁总归是改善 ",私密性好了,和姐姐两个家庭生活在一起总有不便,需要大家互相谦让。有了新房子,上厕所就不用再等,住楼上的走路也不用轻声轻脚。


两个人都搬不动。


榫头有点松动,用铅丝固定。


叶照萍后悔在桌面上钉了钉子。
借好了过渡房,叶照萍就带些衣服过去,愁的是这张方桌。年龄比她还大,是爷爷托人在乡下做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 从十六铺拖到杨树浦,一路拖过来都拖不坏 ",可见桌子质量之好。快 70 年过去了,桌面用得发白,榫头有点松动,她就用钉子敲了个面子,结果被大哥 " 批评 " 了。
叶照萍说:" 一直想留下来作个纪念,但没地方放,很纠结 ",以前有人出几千块买,她也没舍得卖,这事还得大哥拍板。
等拿了动迁款,姐妹俩准备买松江或金山的一室一厅,余下来的钱养养老,这样哥哥、姐姐来做客也方便。


不少家庭现在还过着拎马桶的日子。


弄堂里做 " 市面 "。


天气好,晒晒棉花毯。


还保留手搓衣服的习惯。


陈奶奶家的小帅,是全家的开心果,会报时,会说恭喜发财,还会拍马屁。


小时候的游戏,这里还能见到。


爷叔的早午饭,哗拉拉几口面条下肚,又盛一碗。


弄堂里的孩子不怕生。


一个人拍照难为情,两个人就自然了。


弄堂里除了居民,就数中介、收废品的最多。
目前,大桥 97、98 街坊和江浦 162 街坊正在抓紧推进,两个地块的居民不久也将告别蜗居。杨浦旧改加速的步伐仍在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 " 旧改创新高 " 的工作部署,杨浦将不断突破瓶颈,让更多旧里居民实现居住条件的改善。


栏目主编:张春海 本文作者:蒋迪雯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上观新闻 蒋迪雯 摄影报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