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回答2020⑤逆境中的上海舞步

[复制链接]

386

主题

386

帖子

11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04:2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疫情没有发生,英国鬼才编导马修 · 伯恩的舞剧《红舞鞋》应该在 2020 年来到上海。
故事来自一个有点残酷的安徒生童话,一旦穿上红舞鞋,便停不下来,至死方休。
1948 年,迈克尔 · 鲍威尔曾把这个故事拍成黑白电影《红菱艳》,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片中莱蒙托夫问佩吉:" 你为什么跳芭蕾?"
佩吉反问:" 你为什么活着?"
2020 年,新冠疫情席卷世界。即使演出一场接一场取消,即使排练厅大门紧闭,仍有一群舞者,没有一天脱下过舞鞋。
面对未知的恐慌、日常生活的停滞、人与人的隔阂,上海的舞步从未停息。
等不了
如果疫情没有发生,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舞者谭元元本要在 2020 年参加一场盛大的晚宴。
全城名流都将汇聚,庆祝这位从上海来的舞者加入旧芭 25 周年,庆祝她为城市文化、为芭蕾艺术作出的长久贡献。
然而疫情来袭,所有演出、庆典统统取消。3 月 16 日,舞团关门前最后一刻,谭元元从练功房里抱回 33 双足尖鞋,和 72 岁的妈妈一起练功。
舞者的艺术生涯短暂,一双芭蕾舞鞋的寿命更短。
在旋转跳跃中,鞋子会很快被磨损,丧失足够的支撑力。据说一个芭蕾舞者在职业生涯中,平均要穿坏近千双舞鞋。
旧金山芭蕾舞团演出季迟迟未能恢复,10 月,湖南卫视新一季《舞蹈风暴》先导片里出现了谭元元的身影,很快引发热议。网友直呼:她可以直接去当评委!
然而她以选手的身份出现,用舞蹈《归来》重返舞台。当时,她已经 7 个月没有登过台了。


谭元元在《舞蹈风暴》回归
铺天盖地的赞美涌入,质疑也随之袭来,她不回应,只跳舞。
在谭元元重返舞台前 4 个月,张文宏医生在重启后的上海大剧院看了一场《天鹅湖》,随后在一场研讨会上说了这么一段话——
" 一个电影演员、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剧演员最绚烂的青春也就十年,停工一年就意味着 10% 的艺术人生打了折扣。我们希望你们快点回到自己的赛场和自己的剧场。"
前不久,谭元元来到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排练教室,与非裔舞者德斯蒙德 · 理查森远程连线,为同学们导赏《奥赛罗》。


谭元元在上戏舞蹈学院教室为学生示范
当熟悉的音乐重新响起,谭元元好像穿越时空,回到了在舞校刻苦练习的时光。
她对孩子们说:" 到现在,我上台之前还是会紧张。就算跳了 100 次的剧目还是会紧张,还是会以第一次演出的心态对待,这也是舞者所追求的极致的完美。完美并不可能,但我们都在努力争取。"
上世纪 20 年代,芭蕾这门西方艺术就开始在上海落地生根。中国第一批芭蕾舞者出现在上海,许多在国际顶尖芭蕾赛事摘金夺银的舞者来自上海。谭元元是其中最受瞩目的明星之一,也是世界芭蕾舞坛难得的 " 常青树 ",这离不开日复一日苦行僧般的训练。
43 岁的谭元元,在常人看来早已到了芭蕾生涯的极限。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留在舞台上?她自己也说不准。但她可以确定的是,她等不了,也不愿等。
当初抱回家的 33 双足尖鞋早已完成它们的使命,她找到合脚的新鞋了吗?她找到合适的舞台了吗?
芭蕾脚
如果疫情没有发生,上海芭蕾舞团首席舞者范晓枫永远也不会知道,戴着口罩跳芭蕾是什么滋味。
2 月初从美国巡演完回来,范晓枫和她的同事们结束 14 天自我隔离,就开始戴着口罩,分批去练功房里练功。


" 戴着口罩跳芭蕾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指导舞者戚冰雪训练
戴着口罩跳舞,喘气喘不上来,憋得慌,如同被枷锁束缚。可是,"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 戴着口罩跳芭蕾 " 的照片和视频,意外上了热搜。" 华为中国 " 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上芭排练的视频,微博话题 " 梅花香自苦寒来 停工不停功 " 阅读量突破 2600 万,引发全网共鸣。
其实早在 2015 年,华为就曾做过一个 " 芭蕾脚 " 广告。那是美国摄影家亨利 · 路特威勒耗时 4 年拍摄的一组芭蕾舞照片中的一张。画面中是芭蕾舞演员的脚:


华为广告 " 芭蕾脚 "
一只脚穿着优雅的芭蕾舞鞋,光鲜亮丽;另一只脚赤裸着,满是伤痕。美与丑、优雅与不堪,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任正非曾说:" 这是华为‘痛并快乐着’的真实写照。因为我们起步太晚,成长的年限太短,积累的东西太少,我们得比别人多吃点苦。华为就是那么一只烂脚,它解释了我们如何走向世界…… "
如果你见过范晓枫脱下舞鞋的脚,会发现她右脚比左脚短了半码。
3 年前,她在舞剧《哈姆雷特》的演出中跳断了右脚跟腱。对于一个芭蕾舞者来说,无疑是沉重的宣判。


范晓枫伤后回归舞台,上芭首席舞者吴虎生为她编创《荆棘》
医生建议从大脚趾抽一根肌腱移植,许多受伤的运动员都采取这样的办法。可她拒绝了这个方案——芭蕾是足尖的艺术,移植肌腱就等于放弃舞台,而她还没有准备好告别。
最后,她的右脚脚后跟骨头被磨掉了一层,直接导致右脚比左脚短了半码,里面还留下了两根钉子。
经过漫长而痛苦的恢复期,重回舞台的她,已无法完美胜任程式严谨、标准严苛的古典芭蕾,很少能穿上足尖鞋跳舞。


疫情中,范晓枫参演上芭原创新作《青蓝紫》
今年 9 月解放日报 · 上观新闻记者采访范晓枫时,她正一个人在开阔的排练厅里,一针一线缝一双新的足尖鞋。英国品牌 Freed of London,手工缝制,价格不菲。
" 我年少时曾梦想穿上这个牌子的舞鞋跳一场古典芭蕾。可当我真正拥有时,却要和古典芭蕾挥手作别。"
疫情中,范晓枫参演了上芭原创现代芭蕾《青蓝紫》。她穿上舞鞋,藏好脚上的伤痛,寻找新的自己。
金字塔
如果疫情没有发生,11 岁尼日利亚男孩安东尼 · 梅西玛 · 马杜应该早已坐上他向往的飞机,飞到纽约,参加美国芭蕾舞剧院的工作坊。
今年夏天,安东尼赤着脚,在泥泞的水泥地上跳芭蕾的视频,只有短短一分钟,却在全网疯转。众多名人发来鼓励,并向他伸出橄榄枝。
安东尼此前在当地免费芭蕾学校 " 飞跃舞蹈学院 " 学习。这所学校只有 12 个学生,唯一的老师阿贾拉也不过是自学的芭蕾。


11 岁尼日利亚男孩安东尼梅西玛马杜
简陋的教学场地,正是阿贾拉的公寓。放学后,孩子们就会来到他家中,把家具推到墙边,在水泥地上铺一块布,就成了一个简陋的芭蕾舞房。
阿贾拉的公寓每两天才通一次电,孩子们只能在天还没黑的时候上课。交通不便,许多孩子来上课要步行很久。
在此之前,对安东尼来说,实现芭蕾梦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如今,命运的大门正向他缓缓打开。
在年末的上海,另一群人登上了她们从未想象过的舞台。


席小贝带着 30 位素人训练两个月
30 位素人舞者通过 " 艺树计划 " 芭蕾有你工作坊顺利 " 成团 "。她们的年龄跨度从 8 岁到 63 岁,有小学生、空姐、制偶师、营养师、翻译、退休医生。她们中有人学过十几年舞蹈,有人是完完全全 " 零基础 "。
经过 2 个月的训练,她们穿上量身定制的芭蕾舞裙和软底鞋,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面对 1000 多个观众跳起《雪花圆舞曲》。运营 20 多年来,世界六大芭蕾学派名团,都曾在这个舞台亮相。


8 岁至 63 岁,零基础芭蕾女团登上大剧院
大幕拉开前,63 岁的退休医生刘维成,想起她第一次登台跳舞的时刻。她曾在中学时代穿着足尖鞋上台演过《白毛女》中的喜儿。
" 那是我第一次穿足尖鞋跳舞,鞋子买不到,是弟弟从歌舞团找来的,36 码,比我的鞋码大了不少,而且鞋子很硬,塞上棉花穿起来还很痛,但只觉得开心。"
报名参加 " 芭蕾有你 " 工作坊的时候,刘维成以为只是基础练习芭蕾课,后来才发现,居然要上台表演,还是在大剧院。


63 岁的刘维成(右)
当她打算放弃时,上海芭蕾舞团资深教员席小贝劝她,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好的舞台,人生能有几回?
作为最年长的团队成员,刘维成咬牙坚持,成了真正的 " 乘风破浪的姐姐 "。
12 月 24 日晚跳完舞,在观众的掌声中大幕缓缓落下,30 个人和席小贝在舞台上紧紧抱在一起。有人在笑,有人在流泪。
以亚洲演艺之都为目标的上海,正在构建一座艺术的金字塔——既能在塔尖诞生世界瞩目的艺术家,也能在塔基给心怀梦想的普通人一方舞台。
演出结束,刘维成脚上的舞鞋,不打算脱下来了。
"63 岁又怎样?我还要继续跳下去呢。"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吴桐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徐佳敏
图片来源:被访者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