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岁女孩被养父侵犯,关章子怡什么事?

[复制链接]

348

主题

348

帖子

10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06:3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别让这条热搜掉下去。"
这是大纯及身边同事这两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又一起 " 性侵女童事件 "。
当事人某企业高管,48 岁,有着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拒不认错的坚强心理防线。


受害人受害当时 14 岁,受害后精神状态不稳定,报警多次因各种原因未被受理,诉求无门。
又一次沸沸扬扬,满城风雨。
事件尚未有定论,热度却在随着人们关注度的变化而降低。
此时,娱乐圈里一个特殊群体出动了。
她们态度坚决,立场鲜明,声色俱厉地指责犯罪者。
发声者中不乏章子怡、谢娜这样有着上亿粉丝,影响力深远的重量级人物。


但因为明星群体特殊性的原因,发声行为自然也受到了多重解读。
" 姐姐们来了 ",于此类性侵事件,真的有用吗?


"姐姐来了" 是什么?
" 姐姐来了 ",其实最早起源于韩国。
韩国政治丑闻主角崔顺实的女儿,当初被爆通过不正当途径入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引发女学生集体不满。
在校学生们抗议不止,已经毕业的学姐也赶回来,为学妹们应援,因此才有了 " 姐姐来了 " 的说法。


今年韩国又爆发了臭名昭著的 "N 号房 " 事件,为了给受害者们提供更多帮助和鼓励,越来越多的 " 姐姐 " 站了出来。


" 姐姐来了 " 便成了全亚洲女性之间心照不宣的,一种互助方式。
于此次 " 高管鲍某明性侵幼女案 " 而言,集体发声的女明星们,扮演了 " 姐姐 " 的角色。
第一位站出来的是章子怡,她转发了南风窗的相关报道,呼吁严惩鲍某明们。


随后,谢娜、韩红、马伊琍、蒋欣等人也相继发声。


发声的人越来越多,质疑声也越来越大。


是作秀吗?
难保后来的这批人,全都出于真心。
但大纯想替率先发声的章子怡们说几句话。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几年前的 " 颜色幼儿园 " 事件。
发声队伍中,正有章子怡,而且态度非常刚。


微博转发 80 万次,点赞 140 万次,在明星群体中引发了一波热潮。
不止如此," 儿童性侵 " 的话题,章子的微博从 14 年开始,就一直在长线关注。


即便没有圈里人互动回应,她每年也要转几条有关孩子的微博。


一个根本不再需要以炒作来维系事业的女明星,能坚持几年如此蹭热度?
大可不必。
再看其他人。
为此连发三条微博的姚晨。


经常因为 " 爱做好事 " 被质疑,背后原因,见怪不怪。
但实话实说,换做你我,可能第三次被骂之前,早已经放弃。
韩红亦然,当初因为疫情中的善行被送上热搜的她,曾主动请求 " 低调 "。


说她发声是为了博眼球和热度,大纯不信!
况且韩红作为政协委员,背后的很多付出和努力,到今天都不为人知。


由此可见,她的怒气,绝非意气用事和空穴来风。
姐姐队伍中,有些人是真心实意想提供帮助的。


大是大非面前,质疑声又来自何处?
因为事件真相未被全面揭露,加之当事人的拒不认错,有人坚信还存在所谓的反转。
他们觉得明星现在站队,有点为时尚早。
南风窗的文章发布之后,作为受害者,女孩引发了广泛同情。
直到财新网相关文章发布,舆论出现变化。


财新网记者站在鲍某明角度,全篇没有引用女孩的任何陈述,为事件提供了新的解答。
两个人从 " 养父女 " 变成了 " 恋人关系 ";


从 " 被动胁迫 " 变成了 " 主动奉献 ";


从 " 勇敢维权 " 变成了 " 索取不成反目成仇 "。


最后财新网的结论是:
这更像是一个自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向 " 养父 " 寻求安全感的故事。


文章记者也在自己朋友圈里为女孩的故事定了性:


明知道受害者可能患有斯德哥尔摩和抑郁症,却依旧语调轻松地用他人之痛以玩笑。


文章一出,立刻引来了呼应者。


更难听的也有,大纯在这里就不放了。
总之都是熟悉的配方,"完美受害者" 论调再一次重出江湖。
先不说财新网的文章立场如何,以及披露的细节是否真实可考。
看完文章就倒戈指责女孩,同情鲍某明的人,是否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鲍某明在女孩 14 岁的时候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事实。
无论怎么狡辩洗白,这一点是如何都掩盖不了的。


鲍某明之所以不断辩白 " 我从来没和她以养父女的关系相处 ",不过是想从法律层面为自己开脱罪责。
可道德层面上谁都知道,一个 14 岁小女孩会爱上 40 多岁的中年大叔,并且要求主动 " 献身 " 的可能性有多大。


即便事后真的存在这种可能性,也别忘了 " 房思琪式悲剧 " 曾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
为了寻求心里安慰,受害者会勉强自己爱上对方,否则将万劫不复。


女孩情绪状态的反复造成的案件中的些许罗生门,尚且可以找到合理解释。
但那些期待舆论反转的人,那些急着对女孩进行 " 荡妇羞辱 " 的人。
大纯倒想问问他们:
这赤裸裸的侵犯事实,究竟还能反转到什么程度?


此次舆论中坚定发声力挺的,多为女性。
大纯说这句话,并非为了引战。
首先,这是事实。
有网友说,韩国 N 号房事件发生时,父亲冷漠的态度让她很失望。
而在我们国家,不乏众多男性仍旧以 "能睡到幼女" 为荣。


实话实说," 平权问题 " 之所以长期存在且一直没有高下定论。
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女性的权益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保护。


很多人眼中心里,女性依旧是附庸,身体和灵魂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不属于自己。


其次,在性侵案件中,女性的共情性的确强于男性。
因为她们同样是女孩子,同样是母亲、姐妹,抑或有着同样的痛苦经历。
" 女童保护 " 网络监控曾做过不完全统计:
2013 至 2015 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 968 起。其中,受害儿童超过 1790 人。
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 1:7。
意思是说,一起性侵儿童新闻的曝光,或许意味着 7 起案件已然发生。
也是因为这样,每次一旦有同类事件被关注、被曝光,就会同时有人借机讲出自己的故事。


她们克服巨大的压力去将伤口再次揭开,不是因为伤疤不痛。
而是太痛,所以不想因为自己的沉默,让更多人受伤。


女性呼吁合法权益,对立面从来都不是男性,而是一切不合理的行为观念甚至是犯罪。
所以迎面走来的,也不一定非得是姐姐。
韩国 N 号房事件发生后,率先发声的,是一位男艺人 " 边伯贤 "。


法学教授罗翔说:
所有关于性的暴力,都是以全社会的方式来共同完成的。
这里面包括法律的缺失。


法律的完善,我们只能静待。
可法律之外,女孩们最需要的强大 " 男友力 "。
既然现存,又何必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