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级贫困县搞5.86亿旅游项目开工5个月就烂尾

[复制链接]

622

主题

623

帖子

189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03:3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5.86 亿元的旅游开发项目,怎么就烂尾了?
贵州省独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差,底子薄,资金少,为了发展经济,当地政府结合地方优势,大力扶植旅游产业,多方筹集资金,开发了不少项目,也办了不少实事。但是独山在大笔举债搞大项目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数亿元的旅游开发项目开工才 5 个月就被迫停工。
下司镇位于贵州省独山县境内,比邻广西。1638 年,徐霞客就是从这里进入贵州的。当时他是这么描述下司的," 其石极嵯峨,其树极蒙密,其路极崎岖 "。几百年来,严重石漠化问题限制了它的经济发展。


穷则思变,下司镇政府认为,镇里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千年少数民族人文资源以及比邻黄果树、小七孔等著名景区的区位优势,所以提出用 " 旅游 + 产业 " 的模式来发展经济。
镇里请上海的一家专业设计院编制了可行性报告,准备搞一个 " 古韵布依、水上下司 " 特色旅游区,总占地面积 6800 亩,包括基础设施、景区、民宿生活区、养生中心等,总投资 5.86 亿元,建设周期 2 年。对于这样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 2000 多万元的贫困小镇,要打造这样一个投资近 6 亿元的项目,可谓是一个大手笔。可行性报告给镇里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游客 5 到 8 万,按建成以后游客增加到 60 万,能够解决一千多个就业岗位,特别能够解决贫困户五百多个就业岗位,每年的收入在 9100 多万元以上。
下司镇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优势,近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效不错,确实尝到了甜头。但是要立即投建一个 6 亿元的旅游项目。无论是资金还是管理运营,下司镇根本无力支撑。为此,镇里专门成立了贵州独山喀斯特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它来具体落实。而这家公司不过是镇里的融资平台,它也没有钱。要完成这个项目,只能靠举债借钱。
独山县下司投资公司原法人代表莫福勇说:" 投融建就是说比如一个施工方,他可以帮我找到资金方,也就是我们的融资单位,融资过来以后由他来实施这个项目建设,叫做投融建。"
这种做法不仅在独山县,乃至全国都很普遍。
镇里选定的项目施工方是浙江江凯市政园林有限公司,经过这家公司的介绍,喀斯特生态公司认识了上海和瀚公司。两家商定,由和瀚通过私募基金的方式帮喀斯特融资 5 亿,期限三年,而镇里并没有调查过和瀚公司的背景。


一笔融资 5 亿元的合同,就这么签下了。而记者上网查询和瀚公司的背景时很容易就发现,早在 2015 年检查机关就发出过风险提示: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但是这些都被下司方面忽视了。尽管对和瀚不甚了解,但是 2017 年 8 月双方还是签了合同。和瀚开始代销私募基金。资金确实陆续进入喀斯特公司的账户,但是仅仅干了 5 个月后,在 2018 年 2 月,项目便停了下来。和瀚的说法是,募集有点困难,慢慢地来。
但是情况一直没有好转。最终融资金额定格在了 8407 万元,距离 5 亿的目标金额还差 4 亿多。
坏消息还没完,2018 年 10 月和瀚又传来一个函,说下司镇的这个私募基金被交易所东金中心停售了。
但是记者致电东金中心,客服人员表示,事实上这个私募基金的募集期,早在 1 月份也就是和瀚发函的九个月前,就已经结束了。
下司镇的喀斯特生态公司发现,不仅自己募集的基金被停售了,而且原来三年期的合同被拆分成 1 年和 2 年的了。和瀚说,这样能卖得更快。
和瀚副总经理胡斌说这是营销手段。而把融资期限从三年变成了一年,并没有跟镇里商量过。
但是在募集资金的协议中确实有一年期的产品。
明明下司镇想跟和瀚签的是三年的合同,怎么变成了一年?而且还盖了自己的章?
独山县下司镇书记何可建说:" 当时是保管公章的财务梁静接待他,梁静怀孕以后看了几份是三年的,因为身体不舒服就叫他自己盖了。"
而实际上三百多份合同,只有放在最上面的那几份是三年的,其余的有一年的,有两年的,当时没有发现就盖了章。
不仅融资 5 亿元的合同签得不明不白,而且镇里声称后来才发现这个项目根本就没有获得县里批准。当时的批复是,本笔融资的实际成本已超过 10%,不同意该笔融资。


但是在和瀚提交的材料中,却明确将县政府重大办的批复列了出来。一份是重大办批复的真实批文,文号是 2017 年第 127 号。一份是假批文的复印件,文号是 2017 年第 6 号。真的不同意,假的同意。不仅如此,和瀚提交的政府办的批文居然也是假的,文号是 758 号。
独山县下司镇书记何可建说:" 真正 758 号文件后来政府查了以后他是批给独山建设局,是另外一个项目。他们说当时报来不及了,资金购买者很积极,所以我们搞了个 PS 过去。"
那么这些假文件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据当时负责办理融资手续的镇党委委员陆天忠讲,所有手续都是让和瀚和江凯等公司的人代为跑腿。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些手续都是假的。
关于文件造假,记者向和瀚方面求证。他们表示,这么做是因为急于让融资产品上市,而当时时间紧迫,怕错过交易所东金中心的备案窗口期,因此把公文做了一下所谓的技术处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如此重大的项目,这些手续无论是镇政府还是喀斯特公司要么不知情,要么没有去核实。漏洞还不止一处,按理说重大办负责紧盯重大项目,但是他们也没能及时制止这个已经开动的项目。


就这样,一个靠举债建设的近 6 亿元项目因为资金断裂导致整个项目停工,教训惨重。春节的旅游旺季即将到来,春天又是一个旅游旺季,停工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军说:" 这种隐性债务实际上和我们现在政策方向是违背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债务风险。那么小一个基础性的资金要撬动那么大一个杠杆,这本身风险就是极大的。不仅仅是他们,其他一些地方政府都要从这个事件中吸取一系列的教训,同时要警示自己量力而行。"
专家表示,不是不可以举债搞发展,关键在于一个度,也就是风险把控,一定要合法合理地立项,科学专业地举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我觉得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方的债务问题,对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积极作用。所以对于债务的问题不能妖魔化,关键就是把握好度。债务是双刃剑,搞好了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度没控制好,有可能这把双刃剑就伤及自身。"
下司镇发展旅游产业的 " 大手笔 ",最后变成了 " 大笔债 "。当地求发展的初衷是好的,愿望也很迫切,但这不意味着就可以盲目上项目。表面上看,资金链断裂是导致项目停工的关键因素,但是仔细分析,这个项目从立项、融资到建设,很多环节都缺少起码的审核和监管。举债融资,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但借来的钱也是钱,背上的债也得还,一定要 " 合法合理地立项,科学专业地举债。" 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不顾自身财力和偿付能力,也不对项目进行科学规划评估,就大笔举债,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最后工程烂尾,政府背上巨额债务,这样的教训一定要汲取。
责任编辑:余鹏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