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从科技完成数十亿元新一轮融资,布局人工智能平台,为IPO铺路

[复制链接]

591

主题

592

帖子

180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12:3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为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
10 月 8 日,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云从科技宣布正式完成新一轮融资,据悉,至此云从科技共完成 4 轮融资,累计获得发展资金超过 35 亿元人民币。
除元禾原点、越秀金控,刘益谦等原有股东继续跟投外,本轮新增了多家中国国家战略投资者,其中不乏知名地方政府基金,包括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粤科金融集团、上海联升资本、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国内顶尖资本。
新一轮融资后,云从平台角色更加重要</b>
云从科技透露,新一轮融资将加速中国国家人工智能平台的扩建及大数据技术的相关研发,也将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及硬件上下游产业布局、建设研发中心建设与培育人才队伍建设,助力行业智能化转型。
在近一年时间内,云从科技正在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人工智能平台的角色,并与诸多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学术和商业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9 月 26 日,云从科技与浪潮集团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结合自身优质技术与资源,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和应用创新。
而在此前,云从科技已经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四大行、公安部、中国民航总局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云从科技与浪潮集团的战略合作实现了人工智能平台架构三要素的优势互补。此外,云从科技于 2017 年 3 月、2018 年 1 月分别承担了国家发改委 " 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和 " 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 " 建设任务。
AI 公司营收任务依然艰巨</b>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在前不久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风口,国家和地方也给予了很多政策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的爆发,虽然越来越多的机会不断被发掘,但是现在不少人工智能公司收入很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眼下的技术还不能达到行业应用的红线,技术整体还有待优化。
目前,云从的收入量级大约在 10 亿元左右,未来希望能保持 4 到 5 倍的增长率,金融营收在 30% 左右,安防占比约 60%,而零售、金融、教育、交通和社区都是云从的布局板块。
根据云从科技提供的数据,公司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第一大 AI 供应商。包括农行、建行、中行、招行总行等全国 400 多家银行已采用公司产品,为全国银行提供对比服务日均 2.16 亿次。在安防领域,公司产品已在 29 个省级行政区上线实战,截至 2018 年 3 月份已协助各地警方取得 4376 个案例战果,获得公安部高度认可;在民航领域,已有 54 家机场选择云从产品。
从银行进行切入,对于云从科技的商业化进程而言有着一定的优势。一方面,占据银行人脸识别应用的入口后,未来银行的营销、风控、贷款等业务将会对公司的营收提供更大的支撑,而银行对供应商的选择也比较保守,认可一家之后就不会轻易更换。另一方面,在银行领域的口碑能够为公司进入其他行业提供一些便利,同时银行的渠道也方便公司向其他行业拓展。
当然,对于包括云从科技在内的所有 AI 公司而言,公司发展的关键已经不仅仅是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还包括对行业的理解,AI 公司需要更加深入到不同行业中,了解其痛点。
AI 公司正在为 IPO 铺路</b>
今年获得高额后期融资的 AI 公司不在少数。
2018 年 6 月,依图宣布完成 C+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成资本、工银国际、浦银国际。
2018 年 7 月,旷视被曝出获阿里超 6 亿美金融资,但旷视并没有对这一消息做出回应。
2018 年 9 月,商汤宣布获得软银中国投资 10 亿美元,估值抬高至 60 亿美元,融资总额已超过 20 亿美元。
而云从科技在完成本轮融资后,累计获得发展资金也已经超过 35 亿元人民币。云从科技方面也在公布本轮融资时表示,公司正在为 IPO 铺路。
尽管今年许多头部 AI 公司都获得了高额的融资,但不可否认资本市场的钱荒也是切实存在的。因此,2018 年冲高营收、保证利润才是多数 AI 公司的首要任务,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AI 公司才有希望尽快完成 IPO,从而获得新鲜的、充足的资金继续完成市场的扩张、业务的发散和平台的建设。
亿欧科技频道主编梁杰民表示,在目前看来,AI 公司并不宜在港交所或者海外交易所上市,原因是全球环视下,中国企业 AI 技术的应用落地最快,因此在海外市场没有找到比中国市场更有对标价值的企业。对外海外投资者来说,创新概念普及成本高、业务落地跟资本市场环境脱节、投资者感知甚少、缺乏明确的对标企业。所以,国内交易所上市依然是国内 AI 公司的首选。
尽管现在政策上已经开通了绿色通道,即 " 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四个行业若有独角兽,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 ",但一旦上市公开财务数据后,如果数据不好看,依然会让舆论和资本市场产生不信任感。
因此,AI 企业能否在 IPO 前实现有效盈利,依旧是最关键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More>
广告位




00853澳门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