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53澳门论坛

标题: 科教|诺奖得主刚获中国国家科技奖励就来汉讲学 [打印本页]

作者: 裘达斯卡卡西    时间: 2019-1-13 06:31
标题: 科教|诺奖得主刚获中国国家科技奖励就来汉讲学
武汉发布


詹姆斯 · 弗雷泽 · 斯托达特教授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 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我对武汉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1 月 11 日,在汉接受长江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詹姆斯 · 弗雷泽 · 斯托达特教授说,他正在寻求将成果进行转化,武汉已进入他心中产品商业化的城市名单。
国际科技合作奖得主
受武汉徒弟之邀而来
8 日,斯托达特作为 5 位 2018 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之一,在京接受了证书。获得中国国家科技奖励后,他第一站就来到武汉,9 日做客珞珈讲坛 283 讲,带来题为 " 我的斯德哥尔摩之路 " 的报告,并获聘成为武大荣誉教授。在汉期间,他来到武大、光谷生物城等地考察。
他与中国颇有因缘,他的团队中,有 25% 到 30% 是来自中国的研究者。
" 我有 3 位武汉徒弟 ",斯托达特说,他们分别是方磊、李昊和汪成,方磊目前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化学系任终身制助理教授,还曾获 2017 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职业奖,李昊目前是浙大的博导,汪成目前在武大化学学院任教授、博导,在有机骨架领域展开前沿研究,就在上月,他的课题组成果发表在业界顶尖期刊《自然 · 通讯》上。
3 个人本科都在武大求学,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师从斯托达特," 他们的学术实力和人品都非常不错,我因此对武汉这个地方印象颇好 "。
受汪成之邀,斯托达特教授赴武大讲学,并与 10 位青年教师展开座谈,甚至见到了 90 后的 " 徒孙 " ——汪成课题组的硕士生," 中国武汉的年轻科学家展开了高水平的研究,他们在顶尖期刊上发表了不少学术成果 "。
期待将人造分子机器技术带到武汉
自行车、火车、电脑,这些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机器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能否在微观世界也像宏观世界一样操纵纳米级别的分子机器?这些看似具有浓厚科幻色彩的大胆设想和疑问,帮助斯托达特和另两位研究者摘得 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从发展的角度看,现在的分子机器就相当于 19 世纪 30 年代的电动马达,并非痴人说梦。
" 机械键,就像两个套在一起的面包圈 ",在武大演讲时,斯托达特形象比喻,他创造性地发展出 " 机械键 " 概念,基于非共价键作用的模板合成法极大地提高机械互锁分子的合成效率,并由此成功合成分子梭、分子开关等,之后又成功合成了人工分子机器,将人类 " 机械文明 " 带入全新的分子维度。
" 武大有强大的科研团队,而在光谷生物城,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考察、交流,我认为这里也有一定的产业土壤。" 斯托达特说,他正在全球为自己的创新型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未来有望在中国产业化," 希望能将人造分子机器技术,带到武汉来。" 他介绍,比如针对病毒的机器人,可能会通过它的分子钳子与特定的病毒相结合 , 向肿瘤部位集中运输药物。纳米机器人通过自身的识别元件会识别到癌细胞,并且像变形金刚一样改变自己的形状,将药物暴露出来,杀死细胞。好莱坞大片中梦幻的情景,距离武汉,并不遥远了。
诺奖得主对诺奖得主的启发
斯托达特出生于苏格兰农场的一个普通家庭,一直念到博士后,在加拿大皇后大学做博士后期间,他偶然间读到 Charles  J.  Pedersen 教授(1987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一篇论文,自此转向超分子化学领域。
目前,他的科学引文次数世界排名第三,他本人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江日报)
关注武汉发布
    关心武汉变化
         
微信公众号 ID : wuhanfabu
编辑:夏俊俊  







欢迎光临 00853澳门论坛 (http://www.00853.ac.cn/) Powered by Discuz! X3.2